第A8版:收 藏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份生日报
身价数百元

旧报纸还有如此功能
这真是个绝妙的想法

  郭伟明收藏了大量的旧报纸。
  ▲郭伟明收藏的《人民日报》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18年前,当郭伟明花四五万元钱买进四五车旧报纸的时候,被很多人视为“冤大头”。没想到,如今这些旧报纸为他撑起了一家店,源源不断地给他带来财富,这是连郭伟明自己当年都想不到的。这些老旧的泛黄的很多人眼中的废报纸是怎么给郭伟明创造财富的呢?记者近日来到了郭伟明开在宁波古玩城的店里。

  花五万元买进几车旧报纸,他是很多人眼中的“冤大头”

  郭伟明今年58岁,是宁波古玩行业的“老玩家”。上世纪90年代末他就在范宅开店,收藏买卖家具、古董、小物件等,涉猎很广。如今,他最有“个人特色”的收藏,要属一屋子的旧报纸了,泛黄发脆,却信息量巨大。这些旧报纸主要有五种:《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和《文汇报》,时间跨度从1949年至1986年,阵容整齐。

  郭伟明说,这些报纸是他在1998年花“巨资”购入的。一个偶然的机会,郭伟明在范宅逛地摊,看到有人在卖旧报纸。虽然颜色发黄,但品相挺好,是按月份装订整齐的合订本,不是普通的散货,而且都是权威大报,市面上并不多见。

  凭着一种“猎奇”的心理,郭伟明把这批报纸全数买下。当时的售价并不便宜,600元一套,一套指的是一种报纸的一整年,也就是365份。他一次买了20套,讨价还价后以一万元成交,在当时可谓“一掷千金”。

  这一豪举,一下子吸引了拥有这批报纸的其他几户商家,他们都愿意把报纸卖给郭伟明。郭伟明后来才知道,这些报纸应该是当时一家单位档案室处理掉的旧报,分散装在四五辆卡车里。结果,郭伟把四五辆卡车里的旧报尽数买回,拥有了这批完整的旧报。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把郭伟明视为傻瓜。废报纸应该运回印刷厂捣糨糊才对,买回家做什么?郭伟明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本能地意识到,“物以稀为贵”,收藏这一行,不管收什么,都是东西越少越珍贵。普通如旧报纸也是一样,时机到了,自然会发光。

  “生日报”三字如火花,他明白了自己那些旧报纸的珍贵

  当一车一车的旧报纸放在家里的时候,郭伟明的妻子是无奈的,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这些报纸有什么用。直到三年后的一天,郭伟明的外甥女从网上买来一份“生日报”,150元一张。没多久,郭伟明自己也在鼓楼看到一块写着“生日报”的广告招牌,进去一看,发现店家自己并没有报纸,而是接收预定,再从网上买来旧报纸加价卖,大约180元一张。

  郭伟明顿时明白了自己那些旧报纸的珍贵之处。他决定跟这家店合作,他出报纸,这家店帮忙卖,两者合伙经营了几年。郭伟明很快发现,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好做法!一般购买生日报的顾客,大多是把生日报赠送给年纪较大的师长或亲友,获赠者普遍对报纸很有情怀。而“生日报”可以详尽地告诉他出生时国际国内发生了什么大事,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形势、社会状况,甚至当时的天气情况。“感受生命之初”的广告语,让“生日报”这一创意呈现出巨大的文化价值。

  如果单纯地为查资料,如今的电子报确实更为便捷。“但电子报无法取代纸质报纸的意义”,郭伟明说。在他那儿买报纸的大多是回头客,收到生日礼物的人往往非常激动,年长日久,旧刊难寻,跟生命一起诞生的报纸,好像是一种实物见证,帮助记录一个时代、一个时刻。还有的人,会很用心地把这份报纸裱起来,挂在墙上,以示纪念。“它告诉我,我出生那天世界上在发生什么,包括农业、科技、政策等。它让我更了解自己生命诞生时的面貌。”

  卖“生日报”时,郭伟明会为每份报纸系上丝带,放在定制的盒子和纸袋里,便携而精巧。

  他不急于把这些旧报卖掉,藏着会慢慢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根据年代和报纸稀缺性不同,“生日报”的售价也不一样,从几十元、上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其中一些刊载了重大历史事件和特殊事件的报纸显得尤为珍贵,如原子弹爆炸成功、打倒“四人帮”、国庆节等。有纪念意义的报纸,其价格会按收藏品来计算。

  在鼓楼经营几年后,郭伟明决定单干。如今他在宁波古玩城开着一家小店,专门收藏和售卖生日报。他大概拥有7万份旧报纸。除了上述五种报纸,他后来还收购了上世纪80年代的《宁波日报》。这些报纸大多具有唯一性,卖掉也就没有了。所以郭伟明和一般的店家不一样,他并不急于把他的旧报买掉,而是情愿跟报纸慢慢相处。

  让他感动的是,有人专程来找旧报纸。“有一个象山小伙子,说他老爸曾经是被‘打倒’的右派,当时的报纸上有登载,他想找到那张旧报纸。结果小伙子还真的在我店里找到了想要的报纸,他很感谢我。”郭伟明说,还有一次,来人是镇海中学的校长,来找1964年的老报纸,“好像是当年的《浙江日报》刊登了学校的校庆信息。我记得以挺便宜的价格卖给了他一整套1964年12月份的报纸。因为我觉得这挺有意义的,好东西应该落在重视它的人手里。”

  从报纸本身的价值来说,1966至1976年的旧报纸价值最高。这不仅因为当时几乎每份《人民日报》上都有“毛主席语录”,而且,主席照片、伟人像近年来都是“红色收藏”的重要内容。这段时间的每份报纸就像当年的宣传画一样具有收藏意义。

  有人劝郭伟明,把“生日报”的生意做到网上去吧,这样销路更好,也会被更多的人知道。郭伟明淡淡地说,一来自己年纪大了,对网上的各项操作不灵通;二来,并不急着把这些旧报纸卖掉,情愿把它们留给子孙后代。“如果报纸卖不掉,就藏着,剩下的东西也会像古董字画一样,慢慢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延伸阅读

  “生日报”的由来

  “生日报”成为受追捧的生日礼物源于中国申奥功臣何振梁。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后,何振梁收到国际奥委会送来的一份生日礼物:1929年他出生那一天的英国《泰晤士报》原版报纸。这让年逾古稀的何老倍感惊喜。

  诚如马丁·沃克在《报纸的力量》中所言,一家报纸的历史是出版这家报纸的国家、地区的历史,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日记。那么,一张出生当天的有点分量的报纸就是一份难得的记录了。

  还有很多跟“生日报”有关的有趣故事。2002年,比尔·盖茨先生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位助理送的比尔·盖茨出生当日的一份美国《金融时报》,他高兴地许诺给这位助理一辆劳斯莱斯小轿车;2003年,香港大亨李嘉诚在与一位公司总裁进行贸易谈判时,这位总裁送了他一份精美的“生日报”,李嘉诚果断地答应了这笔买卖,就是因为念及对方能够重视自己的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