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刚过去的2016年,他们温暖了我们

“2016·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人物揭晓

  □记者 王颖

  

  走过2016年,宁波不断涌现出许多值得学习的爱心人物、值得铭记的慈善事件,深深感动着每一位宁波市民。日前,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市记协和《宁波晚报》联合推出的“2016·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正式揭晓。

  李女士5年来每年捐款50万元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  

  关键文章:《李女士5年来每年捐款50万元》

  爱心回放:李女士2016年6月通过银行向市慈善总会再捐50万元,以扩大个人小额冠名基金“晴朗慈善基金”,使更多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李女士经营一家进出口公司,企业有效益,就坚持慈善捐款,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习惯。2012年6月,她首次向市慈善总会捐款50万元,之后,她坚持每年捐款50万元,至今基金已增加到250万元。至2016年5月,基金已累计支出133万元,其中救助大学生202名,支出101万元。

  感动理由:李女士是宁波众多小老板中平凡的一个,她又是不平凡的。她是个胸怀大爱的母亲,用儿子的名字建立的“晴朗慈善基金”,不仅旨在培养儿子的爱心,更给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这样的母亲,值得我们尊敬。

  朱建华向社区捐赠近2000平方米会所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

  关键文章:《开发商向社区捐赠近2000平方米会所》

  爱心回放:江北天水家园一期由于没有公共配套用房,小区居民开展各类活动很不方便。2016年年初,小区开发商天水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华将近2000平方米的会所用房房屋产权无偿捐赠给了庄桥街道办事处天水社区居委会,按10000元/平方米计算,价值2000万元左右。捐赠仪式上,公司付清了200万元税款。

  感动理由:这是一次特殊的捐赠。捐赠价值大,解了居民燃眉之急,让小区居民有了活动场所和平台。这是宁波首次有开发商捐赠会所用作社区服务用房,在宁波慈善捐赠史上是一次突破。

  朱英龙13年捐资2.8亿元助学贵州

  推荐单位:《宁波晚报》

  关键文章:《“宁波朱先生”2.8亿元助学贵州》

  爱心回放:“宁波朱先生”叫朱英龙,出生于宁波,是台湾董氏基金会董事长,宁波市荣誉市民。13年来,朱英龙在贵州捐资2.8亿元,建造了1000多栋教学楼和宿舍,资助了7000多名贫困学生。朱英龙不仅捐建小学,还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大学建设中去,凯里学院、毕节学院、黔西南州兴义师范学院,都有他捐建的教学楼。每幢捐建的教学楼,他都会亲自去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也不管路途遥远,颠簸劳顿。他白天在工地上考察,晚上则和助手们讨论到深夜。

  感动理由:企业家一直是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能量越大责任也越大,宁波朱先生多年的善举值得点赞。从1996年开始,朱先生和父亲陆续捐建了宁波大学绣山工程楼、宁波市第一医院绣山综合医学楼等。这位老人的情怀,值得我们敬重并铭记。

  潘正璇(化名)19个月汇款近19万捐助湖北女子

  推荐单位:《宁波晚报》

  关键文章:《“我已基本痊愈把钱给更需要的人吧”》

  爱心回放:汤春芳身患重病时,在宁波这个第二故乡得到了一群非亲非故的宁波叔叔阿姨的帮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汤春芳做了手术,康复良好。其中一名匿名人士连续19个月,每个月给她汇去善款9900元。她通过晚报感谢这位好心人的帮助,并想告诉她:“我已基本痊愈,把钱给更需要的人吧。”为了给这座充满爱心的城市留下点什么,她申请了遗体捐献。

  感动理由:弱女子重病之时,全城爱心涌动,尤其是匿名人士连续19个月汇款更值得人称颂。术后康复良好的汤春芳,登报告诉好心人“把钱给更需要的人吧”又何尝不是彰显了普通人的感恩和关爱他人的情怀。

  退休教师周秀芳边支教边为山区建起5座希望小学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宁波晚报》

  关键文章:《铸爱湘西———我市69岁退休教师周秀芳支教湖南溆浦的故事》

  爱心回放:2年来,宁波李惠利小学退休老师周秀芳扎根贵州和湖南山区支教,还发动身边的人献爱心,先后筹集了200多万元,在山区建起5所希望小学,还送去价值上百万元的物资。2014年秋天,周秀芳来到有7个班级却只有6名教师的贵州黔南州惠水县蛮纳村小学支教。支教期间,周秀芳走访了自己代课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周秀芳一边在支教,一边为孩子们争取支援。如今她牵线筹集的第五所希望小学———来凤石浦岑玉希望小学已落成。

  感动理由:虽已退休,周秀芳老师却用行动诠释着教师的魅力。支教期间,由于年纪大,膝盖骨不好,去最远的学生家,她来回走了8个小时,多么让人动容的故事。她不止给山区孩子送去知识,还送去了宁波人的爱心。她的坚持和投入,让我们看到一个教师高贵的灵魂。

  赵杰:“爱心长跑”从未停步

  推荐单位:《东南商报》

  关键文章:《赵杰:“爱心长跑”从未停步》

  爱心回放:宁波都市报系工作人员赵杰一次次深入大山深处,因为那里很多孩子正遭受辍学、饥饿、寒冷。10年间,他在媒体上一次次呼喊,他的“爱心长跑”足迹遍及青海、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甘肃等西部地区,发起、组织了各类助学行动,筹集了总价值超过300万元的童装、学习用品、书籍、教学电脑等捐赠物资,组织援建了4所希望小学和一座“宁波桥”。

  感动理由: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赵杰这位媒体人,不止是慈善新闻的记录者,也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做一次好事不难,可坚持10年的“爱心长跑”绝非易事。他筹款援建的宁波桥,不仅是当地从贫瘠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更是一座贯穿宁波贵州两地的爱心桥。

  象山阿嫂李爱苗的一饭之恩

  推荐单位:《现代金报》

  关键文章:《16年前租住余隘村的象山阿嫂一家人小伟想感谢当年的一饭之恩》连续报道

  爱心回放:安徽小伙高伟网上寻找10年前对自己有一饭之恩的象山阿嫂。在全城人的帮助下,阿嫂李爱苗找到了。当年,叫高伟去家里吃饭的时候,阿嫂家也是租着别人的房子,欠了10万元外债,生活困苦。可是,他们视当时刚来宁波,落魄到连饭都吃不饱,只能依靠多睡觉来扛饿的高伟为自己的弟弟,一分钱不收让他来家里吃了两个月的饭。高伟想拿20万元感谢阿嫂之恩,但是被阿嫂婉拒了。

  感动理由: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象山阿嫂正是出自内心深处最本真的善良来帮助小阿弟。令人称叹的是,象山阿嫂在帮助高伟之前,也得到过房东大姐周亚萍的帮助。这是一个个普通人之间的情感历程,这是一次次自然的爱心传递,最终为我们营造出一个足以温暖这个冬天的暖心故事。

  宁波慈善商店:宁波讨价还价最少的商店

  推荐单位:《宁波晚报》、宁波电台

  关键文章:《这可能是宁波讨价还价最少的商店》

  爱心回放:2016年8月开业的宁波慈善商店是一家特殊商店,卖的商品都来自捐赠,收入都用来做慈善。家住灵桥旁的老夫妇颤巍巍地推着小推车,送来了18包挂面;杭州的母女,特地送来40个兔子玩偶,旁边吃了个盒饭就回去了;这可能是全宁波讨价还价最少的商店,顾客们往往把找零直接放进了旁边的捐赠箱。开业至今,扣除基本运营成本外,可用于救助的资金达到20多万元,首批7个困境儿童资助项目也已经出炉。

  感动理由:慈善商店是宁波慈善事业的创新之举。宁波爱心人士的真诚与热情,在这家70平米的小店绽放出美丽的慈善之花。这家特殊的商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爱和温暖,更为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自豪。

  宁海牵手天普欢乐全县孤儿心

  推荐单位:《大爱》杂志

  关键文章:《宁海牵手天普欢乐全县孤儿心》

  爱心回放:2013年以来,天普公司组织员工组成义工大队,坚持长期结对帮扶宁海县孤儿,开展心理辅导和生活援助。近年来,天普公司再捐助210万元,成立专项慈善救助项目———“天普慈善基金欢乐孤儿心”,独家资助宁海全县孤儿。

  感动理由:“天普慈善基金欢乐孤儿心”,体现了新时期“精准助孤”的慈善理念,项目开拓了企业参与慈善救助的新模式,创新了慈善助孤、助学、募救相结合的新路子,提升了项目救助品牌化的社会效果,值得借鉴。

  象山县慈善总会“天使康复”项目获中央财政立项支持

  推荐单位:象山县慈善总会

  关键文章:《象山县慈善总会“天使康复”项目获中央财政立项支持》

  爱心回放:象山县慈善总会“天使康复项目———天使家园特殊儿童关爱中心”被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活动立项,资助金额50万元,为全县17周岁以下的重症和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资金援助、医疗救助、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结对帮扶等多方面的帮助,使之早日康复融入社会。

  感动理由: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该项目是象山县首个中央财政支持示范项目,为300多名重症和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预防性、支援性和发展性的帮助。天使家园关爱中心正成为一个帮扶平台,努力构建起社会支持体系,达到人人公益的效果。我们期待,这些天使一样的孩子能走出困境,早日康复并融入社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