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湘波 通讯员 应红燕 文/摄 “宁波市首届优秀医生奖获得者”“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宁波市医师协会理事”“宁波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当这些数不胜数的成绩和头衔出现在这位衣着朴实,不善言辞的医学专家身上时,笔者着实花了不少的时间了解这位我市首屈一指的呼吸内科专家吴宏成。 “留住每一线生的希望,让病人能顺畅地呼吸”这是眼前这位个头不高,身形清瘦的我市李惠利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吴宏成医生从医三十余年的毕生追求和愿望。以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数以千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命,“挑战并完善自我,造福他人”是这位“气管清道夫”三十年如一日的真实工作写照与信念。 上善若水 支气管镜介入术首开省内先河 众所周知,呼吸系统疾病大多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又因为专业充满了危机性和挑战性,需要分秒必争,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则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艰辛。“医学领域的进展非常快,需要不断地研究新领域,深入新技术,这样你就永远不会懈怠。”吴宏成主任说。 作为90年代少有的医学硕士生,成了我市最早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抢救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医生。2000年起,身为李惠利医院呼吸科主任的吴宏成决定把“支气管镜下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率先在宁波开展起来。 2011年起,吴宏成开始着手开展硬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吴主任说,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通气性来说,硬质气管都比最早的纤维软质支气管效果要好。可是,对于医生来说硬质支气管镜的介入治疗风险也随之增大。“原来做软管的时候,不需要麻醉。可是硬管就需要麻醉科、五官科等团队的相互配合和保驾护航下才能安全地完成每一例病人。”吴宏成介绍,硬质支气管镜相对于软质支气管镜来说,在诊疗的过程中病人可以减少痛苦,并减轻旧病的复发率。吴主任说,目前李惠利医院每年要进行气管内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已达60余起,已经共为300余位患者做了此类手术,更是为无数位气管介入诊疗病人打开了生命通道。 从一名只拥有不到10张床位的普内科医生到一位不仅创立了李惠利医院的中心监护病房,而且把医院的呼吸科从零开始壮大到目前拥有75张床位、10余位骨干医生组成的我市学术界享有盛名的大专科,吴宏成不但开创了支气管镜下介入诊疗、血管介入诊疗、胸膜疾病的介入诊疗、经皮肺介入诊疗以及呼吸危重症、疑难疾病的诊治技术等多途径的介入诊疗技术,而且开展的硬质支气管镜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开浙江省内先河。 愿将他病犹己任,救得他生是我责 随着声名鹊起,病人之间的口口相传,来找吴宏成看病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近的有宁波周边地区,远的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之所以慕名而来,不仅是因为吴宏成的高超医术,更因为在他的眼里病人不分贫富贵贱、高低身份。 每次手术前,他都会详细而又耐心地和病人家属谈手术的风险,谈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让病人家属做到心中有数,使治疗和程序透明化。即使再忙,对于患者和家属的疑问他都会一一耐心解答,直到病人和家属理解为止。 为了确保为病人赢取每一秒的抢救时间,吴宏成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随叫随到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有一次寒冬晚上十一点多,从外院转来了一位因肿瘤手术后导致气管狭窄呼吸极度困难的病人,仿佛吸一丝空气对他来说都举步维艰,稍有变动体位他氧饱和度便“直下三千尺”。在接到了科室医生的电话汇报病情后,吴宏成二话不说就从被窝里钻了出来火速赶到医院,当机立断在备齐了一切抢救物品之后在病人的床旁植入了气管内支架,病人瞬间呼吸通畅,治疗两周后便顺利出院。 质朴、淡泊、执着,那润物细无声似的耐心与细心,是守护生命灯芯,明亮、亲切、执着,令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