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逼婚租友” 是责任不在父母的 单身焦虑

章丽珍 绘

    唐伟

    “每逢佳节被催婚”,临近春节,很多单身青年又开始发愁了。于是,租个对象回家过年,成了一些单身者的无奈选择。中新网记者调查发现,继“租女友”后,近年来,也出现了租男友现象,日租金超千元。

    1月18日中国新闻网

    对很多年轻人而言,“逼婚租友“属于无奈的选择,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其中,江苏父母最操心儿女的婚事,近两成父母的逼婚频率平均每年超10次,全国最高。为应对父母的逼婚,衍生出各种应对的措施,“租个对象回家过年”方兴未艾。

    从道德上讲,“逼婚租友”是一种欺骗行为,于父母的伤害往往最深,既付出了经济上的代价,又造成了情感上的伤害,有一种“游戏婚姻”的随意性。其实,最大的道德危害在于整体性上,“租友以对”的行为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诚信,当其成为一种潜规则后,会产生道德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要么以假乱真,要么真的也被高度质疑,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信任,让最亲密的亲情关系产生裂痕。于法律上讲,虽然“租友回家”作为一种合同约定并无问题,却可能由此滋生违法犯罪的行为,并为性服务和卖淫等行为创造条件。

    一时的蒙混过关,却具有如此显性和不确定的成本,可谓成本巨大,然而一些人依然选择这种做法,“善意谎言”的理由难以立足。可怜天下父母心,“拳拳父母”们再怎么逼自己的孩子,那都是一种关心与关爱,对此,除了心存感激就是不懈努力,租友回家不过是“鸵鸟心态”,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对父母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尤其是,当“逼婚租友”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被反复炒作后,会放大群体性的回家恐惧,让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焦虑的味道。

    有时发现,父母们真的很无辜,他们仅仅是过问与关注孩子的婚姻,就成为诱发“租友回家“的逼婚者。很多老人本就是”空巢老人“,期盼着孩子回家看望自己一下,结果却因为孩子恐于”催婚“而难以满足愿望,这种遗憾对个人而言难以接受,对整个社会也是莫大的创伤。对本就具有代沟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会人为造成紧张与裂隙,使之缺乏正常的交流。相反,若是选择实情相告和真诚交流,不难获得父母的理解。毕竟,相对于绝大多数大龄青年和心情急迫的父母群体,”租友回家“只是小众化而已。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代沟,彼此之间有想法并不足为奇。怕就怕,以“逼”为父母的行为定性,而采取抵制的策略,未能发现其间的好处并勇于去实践,那么所谓的“逼婚调查”就难免有失公正,在顾及一方的同时,忽略了另一方的感情。“逼婚租友“是责任不在父母的伪命题,对如何应对逼婚,需要子女们理性而正确地面对。

    公序良俗伤不起  “租友”回家过年,乍一看,体现出剩男剩女的无奈,其实,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观和婚姻观出现了偏移,还折射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标准出现了迷茫与混乱。毕竟,事物的发展通过内因促进外因起作用,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因。尽管有父母逼婚,有外界压力,但关键是靠自己,要正确对待爱情与婚姻,别做出这类不靠谱、且有风险,并涉及欺诈成分的事情来,败坏社会风气与人性伦理道德。玫昆仑

    羞辱了爱情  过年租友回家,是一场虚假的“爱情戏”。爱情人人向往,也圣洁无比。而“爱情戏”一旦走进现实生活,就会玷污了爱情的圣洁。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短暂冒充情侣,应付催婚,不仅仅是对爱情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逃避行为。租友回家看似新潮、刺激、时尚,但人生玩不起,父母的情感也欺骗不得,不应该如此视爱情为儿戏。杨玉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