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桥”(局部)。 记者 张明强 摄 |
1月18日上午10时,在安徽省郎溪县姚村乡东门村一座新建成的桥上,一场简短而庄重的通车仪式正在举行。上百名附近村民聚集在桥头,不断传出欢声笑语。就在半年前,这里曾发生过百年难遇的特大山洪。连接两个村庄的桥被冲垮了。由于贫困落后,当地政府没有资金重建,村民们的出行成了一大难题。 本报公益大使赵杰闻讯后,积极联系我市爱心人士,筹集到重建资金(本报去年7月18日曾报道)。经过半年建设,这座总投资23万多元的新桥终于在1月18日建成通车。为感谢宁波爱心人士的善举和宁波人民的深情厚谊,此桥被命名为“宁波桥”。记者 张明强 从不留名的“宁波爱心人” 18日清晨5时,天还下着蒙蒙细雨,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由于他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和名字,我们只能称他为“宁波爱心人”)拖着疲倦的身体,匆匆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安徽省郎溪县姚村乡东门村,参加由他捐资修建的一座爱心桥通车仪式。 东门村距离宁波约350公里,驾车4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这是“宁波爱心人”首次踏上姚村之路,他曾在陕西、甘肃、贵州等西部地区,捐资修建过学校、图书馆、大桥,捐过学习用品和课桌椅,累计300多万元,但他从不留名,参加类似庆典也是第一次。 半年前,安徽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在赵杰的牵线下,“宁波爱心人”委派宁波市人防协会会长陈占泽先生前往灾区郎溪县姚村乡考察,并确定捐资重建人流车流量最大的东门村林逸桥。 “爱心桥”让430名村民受益 去年6月底,安徽宣城市郎溪县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姚村乡是灾情最严重的乡镇之一,该乡10座主要桥梁在山洪中全部损毁。其中东门村的林逸桥,是连接该村和邻村屋脊村的唯一通道,也是姚村乡通往广德县誓节镇的一条便捷通道,平时交通繁忙,人流和车流量相当大。 由于当地贫困落后,没有一家工业企业,税收收入很少,当地政府拿不出资金重建。两个村子,近430名村民的出行成了一大难题。这座桥也是很多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没有桥,孩子们就得趟水过河。 本报公益活动大使赵杰通过该乡人大主席朱顺林得知情况后,经过一番努力,联系到“宁波爱心人”捐资20万元重建。 据了解,经过半年紧张施工,该桥于去年12月6日建成。“修建时,我中途回来看过两次,施工非常扎实,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如果没有意外,200年也坏不了。”赵杰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桥的建设公司得知建桥款项由宁波爱心人士捐赠后,决定免收施工费,并额外在桥边修建了一个凉亭。“材料费总共花了23万多元,除‘宁波爱心人’的20万元捐款外,乡政府凑了3万多元。”该乡党委书记李晖说。 18日上午11时,记者和“宁波爱心人”一行赶到时,现场已经聚集了上百名当地村民和乡政府工作人员,在桥一侧的凉亭上,3名工人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村民们个个笑逐颜开,简短的通车仪式也随即开始。 没有这座桥的日子,村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家住桥头的赵老伯告诉记者,桥被冲垮后,村民在水流缓慢的两岸修了人行阶梯,水中放了几块大石头,“单人只能勉强凑合着走,要是三轮车、汽车都得绕到很远的地方。拿点东西很不方便,需要两个年轻人抬着过河,再用车子拉。” 在通车仪式上,该乡党委书记李晖说:“这座桥是连接东门村和屋脊村的唯一桥梁,也是通往邻县广德县誓节镇的一条便捷通道,在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每天通过该桥的大小车辆达到1000车次,行人则达到2000人次。‘宁波桥’不仅代表了宁波人民的深情厚谊,也是连接姚村和宁波两地的爱心桥梁。倡导者、捐资者,其善行义举,令人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