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大家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野生雉鸡知多少?

共六种,其中包括“国宝级”的白颈长尾雉

一只雄性环颈雉在宣示它的领地。
鹌鹑
灰胸竹鸡
勺鸡
白颈长尾雉 帕瓦龙 摄
白鹇 熊书林 摄
黑水鸡不是雉鸡。

    鸡年说鸡·野鸟篇

    □记者  张海华

    农历2017年是鸡年,鸡年说鸡,最近是个挺时髦的话题。不过,大家讨论的“鸡”,一般都是指家养鸡,但您是否知道,在宁波,作为野生鸟类存在的鸡有几种?它们生活在哪里?

    我业余喜欢观鸟、拍鸟,迄今已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拍到过在宁波有分布的大多数野生鸟类。我们“鸟人”有一句“行话”,叫做“家鸭不是鸭”,意思是说家养的鸭,由于不是野鸭,因此不算是一种鸟。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不过换过来说也是成立的,叫做“家鸡不是鸡”,“鸟人”更关注的当然是野生的雉鸡。

    家鸡也好,野生雉鸡也好,作为物种来说,它们都属于鸡形目雉鸡科的鸟类。综合历史记载及多年的野外观察记录,在宁波有分布的野生雉鸡类的鸟,应该有6种,分别是:环颈雉、灰胸竹鸡、鹌鹑、勺鸡、白颈长尾雉与白鹇,其中后3种均为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非常珍稀。

    “家鸡不是鸡”

    大家知道,家鸡是由野生的原鸡经长期驯化而来的。如今,在国内,作为家鸡祖先的原鸡依然存在,它们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热带常绿灌丛及次生林,跟遥远的古代相比,其分布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了。

    而同为雉科的鸟类,家鸡的近亲们依然活跃在宁波的野外。

    环颈雉,即俗称的“野鸡”或“山鸡”,是宁波乃至全国最容易见到的野生雉科鸟类。经常在比较荒僻的草地或灌木丛附近行走的人会有这样的经验:走着走着,忽然“扑棱棱”一声,前面两三米处飞起一个笨重家伙,还拖着一个长尾巴,把人吓得心脏怦怦跳。这家伙,通常就是环颈雉了。这种鸟在全国各地有好多亚种,但无一例外,雄鸟颈部都有一道白环,故名。

    从城郊农田到山区荒野,环颈雉到处都有分布,它们对环境不是特别挑剔,适应能力强。前几年,在海曙西郊的田野里,我们发现了多只环颈雉,雄鸟各有自己的领地。4月的一天,我躲在停在田间道路上的车里,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只见一只脸部绯红的“大公鸡”拖着长长的尾羽,不慌不忙在草丛里行走、巡视,其脖颈到胸前的羽色特别华丽:蓝紫、雪白、暗红,在阳光下隐约闪烁着金属光泽。突然,它停住了,猛力鼓动双翅,同时发出“咯咯”的大叫声。很快,附近田里也同样传来了“咯咯”声。这是环颈雉的雄鸟在宣示自己的领地呢。

    跟雄鸟比,环颈雉的雌鸟与幼鸟的打扮就朴素多了。它们几乎全身灰褐,找不到炫丽的羽色,更没有长尾巴,稍有动静就快步往草丛深处钻。它们不是不爱美,但低调一点显然更安全。在这一方面,其他雉鸡都是一样的。

    鹌鹑与“地主婆”

    跟环颈雉一样,鹌鹑——你没看错,这就是大家都吃过的鹌鹑(养殖的),只不过我这里说的是野生鸟类——也是一种喜欢在荒草地活动的雉鸡。这种鸟不是濒危物种,但难得一见,这跟它具有极好的隐蔽色有关。

    我在野外几次见到鹌鹑,都是在4月的迁徙期。前几年春天,在慈溪龙山镇的海边有一块湿地,路两边全是野草,鹌鹑就在草丛里出没。这鸟长得像个矮圆的小胖子,看上去也就比成人的手掌略大些。它们行动轻巧、诡秘,小心翼翼,而且具有极好的保护色——全身羽毛布满黑、黄、褐、白等色的交错条纹,那绝对是天然的迷彩服——因此,不留神的话,是很难发现它们的。有一次,我看到有只雄鸟蹲在草丛里,躲在一边拍了好久,忽然看到它身边一动,天哪,这时我才发现,它身边居然还趴着一只雌鸟!雌鸟的体色与枯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若不动,我根本发现不了它。

    环颈雉与鹌鹑都是在平原地区也可以见到的雉鸡,而灰胸竹鸡通常要到山区才有望见到。记得十年前刚拍鸟的时候,看到有鸟友在浙江野鸟会的观鸟论坛上说,他拍到了“地主婆”,当时我很好奇:还有叫“地主婆”的鸟?后来才弄明白,原来它的大名叫灰胸竹鸡,因其叫声很像“地主婆”,才有了这个绰号。灰胸竹鸡的背部以红棕色为主,胸前蓝灰色,常以家庭为单位栖居。

    有一年春天,在龙观乡的四明山高山上,我听到了漫山遍野、此起彼伏的叫声:“地主婆!地主婆!”那时不禁哑然失笑。不过,尽管叫得这么热闹,我却一只鸟也没有拍到。后来,在杭州植物园的山脚下,有幸撞见一对灰胸竹鸡夫妇正带着一群孩子穿过灌木丛,才拍到了这种鸟。

    宁波有三种珍稀雉鸡

    2009年2月,我的同事老陈到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游玩,走进一条人迹罕至的林荫道。突然,伴随着一阵“咯咯”的响亮叫声,一只大鸟突然从前方树丛里蹿了出来,老陈被它吓了一大跳,而鸟儿也显然有点猝不及防,居然落地后就不动了。更离奇的是,当老陈慢慢走过去,它依旧趴在铺满枯枝落叶的地面上。老陈蹲下身,轻轻抚摸它背部,当时怀疑它可能受伤了,于是将其带回了家。

    次日,老陈给我看了这只鸟,我顿时大吃一惊:好家伙,全身披着柳叶状的羽毛,头部暗绿色而且还泛着金属光泽,并有长长的冠羽,竟是一只雄性勺鸡!这是一种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前我还从没见过。

    动物园的专家为它做了体检,没发现它身体有哪儿不对劲,于是很快就将它送到原发现地放生了。事后弄明白了,当时它趴在地上不动任老陈抚摸,实际上是出于这种鸟“遇警情深伏不动”的天性。其实,家鸡也有类似习性。

    宁波还有更珍稀的雉鸡,那就是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白颈长尾雉。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雉鸡,雄鸟体长可达80厘米以上,尾羽上具有棕褐色与银灰色的横斑,颈侧白色。它们栖息于山区的浓密灌丛及竹林,数量稀少,性机警。

    2002年,我市林业部门在奉化斑竹设立了白颈长尾雉保护小区,并在此放飞了由动物园人工繁殖的一批白颈长尾雉。当年,作为现场记者,我见证了放飞过程。只可惜,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过野生的白颈长尾雉。

    最后出场的雉鸡是白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鸟类。尽管雌鸟体色是照例的黯淡无光,但其雄鸟之美,却完全可以用雍容华贵来形容:体长可达110厘米,头顶黑色冠羽犹如后挽的发髻,脸颊鲜红,胸腹部蓝黑色,而长长的尾羽跟背部一样雪白,整体色彩对比鲜明,让人惊艳。

    白鹇在宁波之外的西、南、北这三个方向的山区都有确切分布记录,但遗憾的是,迄今无人在宁波拍到过白鹇。宁波多位资深观鸟人士分析认为,白鹇在宁波没有理由没分布,只不过暂时没实证而已。据了解,我市林业部门已开始在部分山区安置红外相机,但愿在不远的将来,白鹇也能在宁波华丽亮相。

    可能有人会问了:宁波有种叫“黑水鸡”的常见鸟,它难道不是一种鸡?是的,尽管其名字“后缀”是“鸡”,但真的跟我们通常所说的鸡一点关系都没有。上面所说的6种鸟,都是鸡形目雉鸡科的鸟,但黑水鸡却是鹤形目秧鸡科的水鸟。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张海华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