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心志愿者送老人回家。 |
昨天,江苏南通市民徐先生致电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说要感谢几名热心的奉化市民:“我父亲日前在奉化走失,之前还丢过一笔钱,幸亏他们一直保存着,这次还帮我父亲联系上家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昨天,记者联系了奉化“博爱”爱心团队、救助站、公交公司等单位,还原了事情经过,得知了一个在寒冷冬日里因爱心传递而织就的温暖故事。记者 马涛 通讯员 袁伟广 文/摄 滞留老人竟是丢钱的旅客 “博爱”是奉化一个民间志愿组织,春运期间,志愿者们一直在奉化汽车站、火车站等处开展公益活动。 1月21日上午,志愿者在奉化汽车站注意到了一名行动不便,但一直徘徊在售票厅门口的老人。志愿者和他聊天、沟通,发现他言语含糊,只听得清“江苏”、“南通”等几个简单的词汇。再问其他情况,老人一脸茫然。 从第一眼看到老人的那刻起,志愿者吕晨波感觉这位老伯非常眼熟。很快,脑海里闪现出这样一则新闻:8路公交司机宋世军从长汀村驾车到达公交东站后,在车厢第一排坐椅下捡到近万元现金…… 吕晨波说的这件事,发生在去年4月13日。由于事后无人认领,公交公司还通过车载电视以及当地电视台播过招领启事,所以他对这件事印象深刻。 “这个老人和当时公交车监控视频里的老人好像啊!”吕晨波越看越像,让同伴联系上了区公交公司。工作人员调出了当时的监控录像,经过仔细比对,确认这名老人就是去年丢了9600元钱的那位老人! 真的是他!难道是因为身上没钱一直流浪在外?志愿者们的心一下沉了下来。然而,当志愿者试图去了解更多信息时,发现老人身上既没有带身份证,也说不清楚家庭地址。 30多个电话联系上老人家属 “这么冷的天,要是流落街头,那该怎么办啊?”据志愿者们观察,老人可能有点老年痴呆,从其口音看,也不是本地人,当务之急是给他找一个栖身之处。 吕晨波联系上了奉化区救助站,站长胡建勇听了情况介绍后,当即同意将老人安顿到救助站。安置好老人后,下一步就是帮老人寻找家人。还好,胡站长在老人身上找到了一部手机,心里一下燃起了希望。 “这下好了,有手机就能联系上他家人了。”胡站长根据联系人的电话,一个个地拨了出去。在拨打了30多个电话后,终于把老人的个人信息弄清楚了,而且辗转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 “他家是江苏如皋的,今年74岁了,姓徐,他儿子说马上过来接老人。”搁下电话后,胡站长告诉一直等候着的志愿者说,徐老伯是来奉化寻亲的,出来有半个月了。从现在情况看,可能是丢失了身份证,没法买回家的车票,这才滞留在车站。 当晚9点,徐老伯的儿子徐先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奉化救助站。“我倒了三班车,坐了8个小时才到。”当他看到老父亲的那一刻,一股热泪从眼中流了出来,“老爸,你怎么……”老伯看到儿子的到来,开心地笑了起来。 儿子带父亲踏上回家路 据徐先生说,父亲有做木工活的手艺,经常出门干活。由于他在苏州打工,家里只有老母亲在,母亲不说,他也不清楚父亲的情况,就像这一次,他也是接到胡站长的电话,才知道父亲滞留在奉化汽车站了。 至于父亲在公交车上丢失近万元现金的事,徐先生也不知情。“他上次回家也没说过这事啊。”徐先生推测,这应该是上次来奉化时丢掉的,幸亏公交公司一直保管得好好的。 得到消息的公交公司人员赶了过来,8路公交司机宋世军特意把钱递给徐老伯,“老人家,你的钱,给你留着呢!”老人迟疑了一会,接过了钱,似乎有些恍然大悟地看着宋师傅笑了,“好,好!” 办理好相关手续后,已是晚上10点多了。为了方便徐老伯回家,胡站长帮他开好了户籍证明,交到了徐先生手里,“凭这个证明就可以买票了。”次日早上,徐先生带着父亲踏上了回家的长途汽车。 昨天,在家里安顿好父亲后,徐先生特意给本报打来了电话,要感谢给过他父亲温暖的好人们:志愿者、救助站和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