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振濂 |
 |
高希希 |
 |
吴玉霞 |
 |
韩天衡 |
 |
高公博 |
 |
王鹏 |
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 昨天,文艺大师们对宁波的“一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城(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影视之城)”的定位,以及宁波市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和新出台的各种文艺人才培养扶持办法予以了肯定,并从各自的角度对宁波文艺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本报选取部分文艺大师的建议呈现给大家。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振濂率先发言,他直言作为宁波人,非常有幸看到宁波如此大的举措,“成立文化咨询委员会,对我来说,首先,责任重大,不仅需要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做得出色卓越,也要在宁波相关领域有担当和责任:有没有文化精品工程和人才出现,或者新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提出?其次,给我们艺术家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还有,这次引入的都是各路顶尖的人才,也是行业的标杆,这为宁波奠定了向高峰起步的平台。” 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著名导演高希希因为常到象山拍戏而与宁波结缘,他认为宁波的地域经济发展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但是文化劣势也明显,结构和观念滞后。“今日成为咨询委员是一份责任,希望能为宁波干点实事。比如宁波的区域性文化内涵可以挖掘,比如王阳明文化,包括之前我拍摄过的以布袋和尚为题材的佛教文化,还有东钱湖的文化提升等,并可以通过影视带动其他产业如旅游、休闲的发展。我相信宁波在未来三年会有大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吴玉霞则已经在宁波开班上课,她提出宁波已经有了交响乐团,完全可以组建自己的民族音乐乐团。 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认为宁波成立文化咨询委员会开全国先河,非常有意义,但是文化艺术和科学发展的规律不一样,文化建设难,摧毁却容易,因此脚踏实地地做事很重要,专家除了起带头作用和研究之外,艺术的普及非常紧要,需要人才的培养和观念的重视。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副主席、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国家非遗木雕传承人高公博则提出了一系列师徒制人才培养的思路,他已经在宁波拥有十几位徒弟。 当代斫琴与演奏兼善的古琴艺术家、美学空间设计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传承人王鹏则表示:希望通过展览与音乐会等形式,将古琴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对生活的理解,在每个来访者的心中播下一些种子,唤醒人们内心关于传统文化的记忆;把深奥的东方文化智慧,用当代艺术的语言来进行阐释,令传统人文精神更深地融入当代生活,用生活美学的方式实践文化修行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