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震宁 通讯员 王楠平) 本月18日,本报曾刊登《快来领回手机吧,这真不是骗局》一文,讲述了慈溪楼先生夫妇捡到iPhone5手机,打电话给失主亲友,却被误以为是骗子,只好把手机交到社区。 两天前,家住天和家园的失主徐女士看到报道后,才想起不久前父母接到的并非诈骗电话,手机还真是她丢的。 当天上午,徐女士来到慈溪古塘街道城北社区居委会,经过社工一番仔细的核对后,终于领回了这部iPhone5手机。 “19日下午,我嫂子通过微信转发给我一条新闻链接,说正在寻找一位丢失了iPhone5手机的失主。”徐女士仔细一看新闻内容,发现里面描述的手机跟前两天自己丢的那部备用机完全对得上号。 原来,老家江西上饶的徐女士,来慈溪已经10来年了,现在这边开了家小公司。除了60来岁的父母双亲仍住在老家外,她和兄弟姐妹6人目前都在慈溪生活。 因为子女们都不在身边,所以他们经常会叮嘱父母,万一接到陌生电话说家人有事,千万要提高警惕、切莫轻信他人。 “我记得好像是11日这天,我大哥突然在家族微信群里发上来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说是这个号码打电话到了老家的父母那里,问他们是否有人丢失了一部iPhone5手机。”徐女士回忆到,当时她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常用的iPhone6s正好端端地握在手里,于是就立即回复说她没丢手机。 见兄弟姐妹们纷纷回复没丢手机,她大哥就觉得父母多半是遇到了电信诈骗,赶紧回电父母,让他们千万别相信这回事。 所以,当徐女士父母再次接到社工打电话过去询问是否丢手机时,他们就更加确信对方是个不依不饶的“骗子”。 直到一周后,徐女士突然想起找找自己那部备用的iPhone5手机,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平时随身都是用这部iPhone6s手机,之前买的iPhone5手机就作为备用机,多数拿来给儿子玩玩游戏。” 徐女士说,直到她嫂子转发给她那条新闻,她才想起11日那天下午丈夫确实跟儿子去教场山公园散过步。当时,儿子应该是带着iPhone5出去的,可能是放在口袋里中途丢了也浑然不知,回来后小家伙根本忘记手机这事儿了,而她和丈夫也完全没注意到这点。 到此,事情的来龙去脉终于串成一条完整的线。“多亏看到了新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iPhone5被好心人捡到,还亏得社工们这么热心,一直让它充满着电。” 徐女士说,事后,她除了感谢社区的社工们之外,还特意致电当时捡到iPhone5的楼先生夫妇,对他们因此受到的误解表示了真诚的歉意,并由衷地感谢他们捡到东西后热心寻找失主的善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