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福建晋江市子江中学的一则禁穿进口鞋的通知在某论坛上走红。这则面向某年级学生家长的微信群通知称,近期校园中攀比之风渐长,“学生不比学习却比鞋子”,甚至有学生要求家长购买昂贵的进口鞋。为了防止攀比行为蔓延,弘扬勤俭节约美德,要求该年级的学生不得穿进口鞋进入校园。子江中学叶姓教师称,“禁鞋令”是校方的一个倡议,目前在某一个年级试行。3月1日澎湃新闻 拍砖 管学生穿鞋不如树俭朴表率 学校管学生穿鞋,其实与初衷很不相称。防止攀比,应从学生或家长的消费观念入手,而不是看学生穿进口鞋还是国产鞋,穿什么鞋是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和消费的权利,应相信家长有量体裁衣、居家过日子的智慧。学校发布“禁鞋令”,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美德,实际上却约束甚至剥夺了学生和家长选择商品的权利。如果进口鞋比国产鞋更便宜、舒适、耐穿,为什么不能穿进口鞋?况且,家庭消费习惯,不会因为学校的禁令而有所改变。若禁令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校老师站到了学生、家长的对立面,非教学因素破坏了学生的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就更不是什么好事了。依笔者看,学校管学生穿鞋,不如树俭朴表率。 卞广春 订校规需完善程序 禁止学生攀比行为,管住学生的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不过一刀切地禁止学生穿进口鞋,学校的这份好心,却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效果。制定校规绝非小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支持、拥护校规,不是靠简单粗暴的管制就能做到的。如果“禁止学生攀比鞋”的规定,在制订之前曾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我相信,最后的规定一定不会是“不许穿进口鞋”这样一副机械呆板的样子。它可能会变成一个“不穿昂贵鞋”的倡议活动,也可能变成一个倡导勤俭节约的全校班会比赛等等。我们需要更能说服人的教育方式,这是传统的威权教育模式所不能胜任的,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引入教育民主,吸收学生、家长等各方的参与。段思平 力挺 “管学生穿啥鞋”应是“育人特权” “管学生穿啥鞋”应是“育人特权”,这方面,我们倒真该眼光朝外,瞧瞧国外的学校有什么更厉害、更“出格”的做法。3月1日的国际在线专稿称,据英国《镜报》2月28日报道,位于英国伯明翰的史密斯伍德体育学校(Smiths Wood Sports College),近日将75名女学生遣返回家,理由是这些女学生的裤子太紧或者裙子太短,导致男学生分心,无心学习。看起来,英国这所学校的管理着眼点,与我们弘扬勤俭节约的用心,并不在一个频道——但作为学校,按照自己的治学理念,允许其一定程度上行使某些“奇葩规定”,则应成为一种根植社会的普遍共识。所以,像晋江那所中学的“禁鞋令”,只要瑕不掩瑜,就不必求全责备。司马童 学校的好心不必过分解读 中学生穿什么,只要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行了,不必过多干涉,否则,就是公权干涉私权,是一种侵权行为,理应叫停。但校方解释说,“禁鞋令”只是一个倡议,目前只在试行,所以,对此,理应正确理解,不必过分解读。事实上,自从该校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上学,禁止带手机后,学生们就开始比穿鞋子。这种攀比之风让学校和家长饱受困扰,有的学生对家长说,“你们不买好的鞋子,我就不上课了。”在此背景下,该校发出禁穿进口鞋的倡议,正切合时弊,十分必要。而今,该校发出倡议,就是一种纠正不良风气的好办法,理应正确理解。毕竟,这个倡议发出后,许多家长“都是理解且支持的”,只有个别学生对此有看法。玫昆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