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身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军礼……

90岁老兵傅万久的“北京梦”圆了

    “天安门,想了这么多年的天安门,我终于看到了!”昨天清早,天还没亮,90岁的老兵傅万久笔挺地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热泪盈眶。他在电视里见过很多回天安门,始终想着能有一天真正站到天安门前。搀扶着他的是全国最美志愿者、慈溪供电公司职工钱海军。钱海军和他的志愿团队在2月28日带着傅万久等7位孤寡老人开始了特殊的北京圆梦之旅。傅万久也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在天安门看升旗,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礼、鞠躬。

    老兵别着纪念章来到了天安门

    昨天清晨5点不到,外面还被浓重雾色笼罩,傅万久却早早醒了。来北京,是老人多年来的梦想,用他自己的原话,“也只能在梦里想想。”2月28日,钱海军一路搀扶着他,终于让他来到了北京。“今天最要紧的是去天安门。”洗漱过后,傅万久看了遍镜子,确认自己“精神很好”。他的胸前,别着两枚珍藏了几十年的纪念章。“这是当年参加抗美援朝和辽沈战役的纪念。平时舍不得戴,都放抽屉里,这次来北京,一定要戴在胸口。”他粗糙的手指颤巍巍地摩挲着纪念章,神色凝重。车子停在广场附近,钱海军为老人围上了红围巾,这才搀扶他下车。“今天降温,风又很大,就怕老人冻着了。我们特地给老人们带来了新的棉袄、围巾,棉毛衫外面都贴了暖宝宝。”钱海军说。“轮椅不用,我精神很好。”一路上风很大,年轻人都说好冷。傅万久老人不仅没坐轮椅,还昂首挺胸地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腰杆笔挺,脚步越走越快。他笑着对小跑追上来的记者形容:“交关高兴,交关激动,步子慢不下来啊,就想快点到。”6时40分许,“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的雄壮旋律响起,人们的目光刹那间聚焦在天安门中心城门,国旗护卫队战士踏着威严的步伐走来。 随后,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傅万久始终举着右手,保持着标准的敬礼姿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五星红旗。拍集体照时,老人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天安门我们来了!祖国万岁!”大家也感染着一起喊,场面令人激动。寒风凛冽,老人们却兴致勃勃地在广场走走看看,不时停下来拍照,直到9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真是比家人还要亲啊!”

    王承林老人今年80岁,和钱海军认识有7年多了。老人说,自己也记不清最初是为什么认识的了。“小钱师傅知道我一个人住,总是不放心,经常来看看我,跟我说说话。电这方面的东西,他很懂。认识后,我家里跟电相关的东西坏了,都是他免费帮我修。吊扇、调速器、插座,他人真好呀。”老人没有子女,只有一个侄子在南京,也去过几次南京。“一次,我跟他说起,这辈子呀,别的地方都不想去,就想去趟北京。北京是首都,是心脏,去过北京,就没什么遗憾了。”“是啊,我印象很深。他说,去北京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脚能站在北京的土地上,眼睛能看一眼北京就够了。”钱海军说,老人说得原话,他一直记在心里。王承林掰着手指头说:“志愿者照顾得很周到,一天24小时地陪着我们。扶着我们走,吃饭给我们夹菜。今天早上5点我起床了,他们又特地过来给我量血压。真是比家人还要亲啊!”记者注意到,昨天一路行程下来,老人的包都由一对一陪护的志愿者拎着,人由志愿者搀着。志愿者们的包里,还装了大大的保温瓶,折叠凳等以应老人不时之需。

    妻子也当起志愿者陪护老人

    志愿者筹集资金,细心安排这次北京之旅,又一对一全程陪护,老人们感激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钱海军却总说,不客气,都是小事情。他跟记者说:“老人谢我,我也要感谢我的志愿者团队。”钱海军说,服务队的每个志愿者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来之前,我们就几次开会,细化方案,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昨天晚上,老人们睡下了,他们又开了讨论会,最后确定修改行程,上午去胡同,下午去故宫。这样,老人们不会太累,游览时间也更充分。他告诉记者:“靠我一个人的话,不管是平时的志愿服务还是这次带老人到北京圆梦都是不现实的。我很高兴,我的背后有团队,很多同事在帮助我,妻子也很支持我。”钱海军的妻子陈冬冬笑着说:“他心善,我这个做妻子的,也必须支持啊。”于是,她也报名成为钱海军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全程一对一地陪护起72岁的朱元华老人。朱元华用“好的不能再好”来形容陈冬冬贴心的服务。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傅立韵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