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4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万里,寻找姚仁汉生命中的珍贵片段

库车二中王金辉老师展示姚仁汉老师为数不多的照片。记者 徐叶 摄

    3月3日 星期五 -1℃~12℃

    记者 徐叶 发自新疆库车县第二中学

    2月25日早上8点31分,镇海中学原副校长姚仁汉因病走了,55虚岁。他那三十余载的执教生涯中,有十分之一待在新疆库车。在宁波连续采访三日,多方面了解了姚仁汉的为人处世,唯有援疆支教的经历只有片言只语。飞到库车,恐怕是唯一找寻姚仁汉“痕迹”的方式。

    从宁波到库车,跨越万里,花了整整18个小时。沿着宁波大道(连接库车机场与县城的大道)到下榻宾馆,浑身只有水分被强制抽离的感受。因为时差,几乎所有的同行者都没睡好,有人直接被干醒(因为干燥而醒来)。2012年8月,几乎年过半百的姚仁汉舟车劳顿来到这里,这种不适感恐怕更甚。

    3月3日10点,天还未亮透,记者便来到库车县第二中学。校园大而空旷,整个学校有将近4000名师生,其中教师300多人。在主楼315会议室,早就坐满了与姚仁汉关系最亲密的教师。在记者印象中,姚仁汉在这里建立了一系列教学制度、帮带徒弟、创建镇海中学名师工作室,那些都是“宏观”或者“运筹帷幄”的工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师们的描述中,一个高速运转却依然心细如发的管理者形象逐渐明晰。

    库车二中周卫平副校长是姚仁汉生前挚友,面对面,他罗列了姚仁汉在库车二中紧张而忙碌的一天:早上8点40分,天未亮,姚仁汉便匆匆赶到学校,有时拎着早点打个车,有时稍晚些和老师们一同挤校车。到校第一件事,是去看学生早读。巡视一遍后,拎着铁制的板凳推门去教室听课。每节课40分钟,每天坚持听课2~3节。一组数据令人心疼,也解读了姚仁汉为何需要高速运转:每一届高三20多个班,1400多人,姚仁汉“直管”;两个镇海班100名学生,姚仁汉“直管”;10名援疆教师团队建设、教学磨合,姚仁汉“直管”……就连高三学生的晨跑锻炼,他也“直管”。

    年轻教师王文雅被称为“三朝元老”,因她从入职起便师从援疆教师。她没想到,姚仁汉竟会注意到自己这名新手班主任的小小困扰,并亲授“秘诀”: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去班级溜达,不说也不做,久而久之便刷出了存在感。她做了,成了,欣喜去分享,姚仁汉只绅士地笑笑。在她眼里,姚仁汉宛若慈父般的存在,如今深夜梦醒,脑中常是他挥之不去的背影:瘦削肩膀微倾,一个棕色斜挎包总是装满文件,急匆匆地在校园里行走。

    化学教师陈梅,第一眼见到的竟是姚仁汉的大拇指。当她在两地教师“同课异构”展示活动中怯场时,从门缝悄悄伸出的大拇指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当日,姚仁汉初到库车二中,她甚至不知道那个“小老头”是谁,又如何察觉到了自己的异样……

    睿智、敬业、严谨、温暖,这些词反反复复出现,每一次提到都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柔软到难以置信。三年援疆支教,他带着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来,结合库车实际加以创新,最终带出了一帮拥有理念2.0版的本地教师。

    姚仁汉离世已一周了,他离开库车二中也已许久。然而在这里,小到一部固定电话、一条板凳,仿佛都留着他的气息,而那些看不到的东西显然更多,且日久弥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