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地理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城校士馆

慈城校士馆中以蜡像形式呈现的“童试”场景。
王建勇 摄

    □王建勇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选拔出了十多万名进士、百万名举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金榜题名”,成了当时人们从启蒙识字就开始追求的人生目标。

    位于宁波江北慈城东北隅的慈城校士馆,就是清朝科举选拔人才、进行“童试”的场所,当地百姓称之为“考棚”。“童试”每年举行一次,“童试”经过县、府、院三个阶段的考试,及格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童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基层选拔人才的形式。

    慈城历史上,许多学士名人从这里起步,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后来又“平步青云”,如冯岳、桂彦良、姜宸英等。

    据《光绪慈溪县志》载,慈城校士馆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慈城郑廷荣、郑一夔父子创建。郑廷荣为清代慈城当地乡贤,其子郑一夔为今浙江丽水“训导”(清朝文职官员,官阶约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当时,陈廷荣、陈一夔父子看到县城每年参加“童试”的七八百名考生, “椽舍布案已满”后,只能在屋檐、露井、走廊等处考试,且“并肩倚背,列坐其下”,遇到刮风下雨天,更是“浸湿衣裾”,经常“不能展卷作书”。鉴于“童试”的地方场地狭小,环境恶劣, 陈廷荣、陈一夔父子俩于是“捐银二万四千饼”(即饼状银块),选择在慈城东北隅地势高爽处,购买土地,招集工匠,准备材料,建造了正厅五间、左右两庑、考屋六十九间及厨房、浴室等建筑,共计一百七十间;还在正厅西北隅建造了韩昌黎祠(杨元骧捐地)、黄文洁公祠(郑诏资助),且“周垣(围墙)缭之”。父子俩还把剩余的钱“制为试案、屏几”等物,为全县考生做了一件大好事。

    校士馆,坐北朝南,上悬“慈溪县校士馆”匾额。大门正对面为一照壁, 照壁上有一条盘龙图案,暗喻考生考上后,做了官就能陪伴真龙天子(皇上)。东西为两辕门。大门左侧为土地祠,祠里供奉着能保佑一方平安的“土地神”。土地祠设在校士馆,自然是为了让“土地神”保佑考场平安,保佑考生考出好成绩。

    过大门后,为“仪门”,上书“明经取士”四字,是考官迎接上级官员的地方;旁边是公布考生榜名处。

    穿过“仪门”是“大堂”,上书“衡鉴堂”三字。“衡鉴堂”是考官评阅试卷、面试考生及接待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左前为“东文场”,右前为“西文场”。东西文场是考生考试的地方。考试一般考五场,每日一场,內容分别是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

    在东西文场的建筑上,分别书有“天、地、玄、黄”四字。“天地玄黄”是《千字文》第一句,出于《易经》,这句话的意思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意喻“天道高远,地道深邃”。

    “大堂”后,为“二堂”,这里是考官、监考、提调官员所处的地方。在考试期间,为防止泄密舞弊,考官断绝与外界接触联系。

    “二堂”左边为“韩昌黎祠”,祠中放有韩昌黎的塑像。韩昌黎即唐代文学家韩愈,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校士馆设此祠,希望考生将来能成为像韩愈一样有很高文学成就的人才。

    “二堂”右边为“黄文洁公祠”,内有王文洁塑像。黄文洁(1213~1281),字东法,名震,南宋进士,慈城人。黄文洁为人清白,推崇朱熹理学有功,故人称“文洁先生”。他官至江西抚州太守,审案公正,蔑视富贵,帮助穷人,后贬职到绍兴。晚年辞官回乡,隐居在杖锡山。设此祠自然是告诉考生当官要淡泊名利,多为老百姓做好事。

    最后为“挑试所”。“挑试所”是考官发卷、归号、封卷的地方。

    “挑试所”旁有厨房等建筑。

    校士馆东侧为花园,园里建有亭子、水池,寓意考生经过十年寒窗,可以“鲤鱼跳龙门”了。花园內弯弯的小路则告诉考生,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前面还有许多弯路要走,仕途更是变幻莫测。

    现在的慈城校士馆內陈列着中国科举制度沿革图文。馆里栩栩如生的蜡像,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当时考生考试的场景,监考官庄重威严,考生姿势各异,或胸有成竹、挥笔疾书,或从容淡定、掩卷深思,亦有抓耳挠腮、左盼右顾,当然也有耷拉脑袋,不知所措……置身其间,宛若穿越时空。

    据《光绪慈溪县志》载,除了郑廷荣、郑一夔父子捐银创建“校士馆”,慈城乡贤杨泰享、赵家薫、洪九章等人,还在京城为赴京参加会试、殿试的考生在京东华门外的小甜水井街,购置房产(内有家什、器皿),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正因为有这种崇学重教的良好氛围,慈城才有了“鼎甲殿试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美誉。

    据记载,慈城校士馆,自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创建至今,曾毁坏多次,也重新修建过多次。现慈城校士馆,占地面积八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两千平方米,按清《光绪慈溪县志》所载的“校士馆”图,于2003年在原址重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