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文明行为倒逼社会规范补位

    杨玉龙

    近日,天坛公园公厕内卫生纸被过度取用的消息,引发京城市民的热烈讨论。一方面,园方承诺“纸不断”;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质疑“公物私用”背后的社会规范缺失。事实上,“公园取纸”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超市扯袋族”“花坛搬盆党”等类似的不文明行为,都曾见诸报端——当有免费资源摆在面前时,有人从不“缺席”。3月7日《北京晚报》

    出现“公园取纸” “超市扯袋族”“花坛搬盆党”等这些不雅现象,不难分析其成因,一是人的不文明行为所致,尤其是面对免费的资源,宁可多占不可少占;二是管理不到位所致,或技术或人为或制度造成的管理漏洞,给他人提供了方便,也就出现了上述种种尴尬的现象。“公物私用”背后,就是社会规范缺失所致。

    什么是社会规范?借用相关解释,社会规范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它可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类。风俗习惯﹑部分道德规范等是不成文的;法令﹑条例﹑规章和大部分法律﹑重要的教规是成文的。

    毋庸置疑,社会规范的缺失,也就必然导致管理上的混乱,以及不文明行为的滋生。比如,超市扯袋族,有人看到别人拿没人管,就会想“我也能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公家的东西随便拿的习惯。如果发现随便扯袋现象时,及时派人阻止,完善管理,跟风“乱扯”就有可能避免。

    实际上,不文明行为也倒逼着社会规范补位,一方面补齐公共管理的短板,越是公共资源越应该“厚爱一等”,就要通过完善的“规矩”,减少不文明人任性之举带来的损伤。如,在游客不文明行为曝光之后,天坛公园方做出表态,承诺“厕纸不断”,并考虑设置专人进行管理。不管成效如何,这也是在积极补齐社会规范的短板。

    另一方面,也应补齐公共文明的短板,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付诸行动与努力。比如,从遵守公共秩序开始,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做到公共场合不乱嚷乱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公共设施注意保护,公共资源节约使用等等。这些看似细小的行为,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品位,也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备素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