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跑马拉松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连续跑100公里,每公里只用5分多钟,能达到这种程度的选手并不多。已届不惑之年的北仑女将徐玲君做到了,3月5日举行的第二届南京100公里超级马拉松赛上,她以9小时13分45秒的成绩力拔头筹——这一成绩超过了参赛的所有男选手,也打破了该项赛事男子最好成绩纪录。 春节假期她8天跑300多公里 这次南京100公里赛有56名选手参加,另有500多人当陪跑员。“女选手总共4人,3人完成比赛。”回到北仑的徐玲君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觉得自己应该能完成,就报名尝试了。”今年春节假期里徐玲君连续7天每天跑40公里左右,第八天跑26.6公里,总里程约326公里。正是这种体能储备,让她敢于挑战。 其中有一天,徐玲君从北仑到宁波市区走亲戚,她没有开车而是背包里放进跑鞋,坐地铁出行。下午回去时,她换上跑鞋从市区跑步返回北仑。“沿着通途路跑的,有个路口跑岔了,结果拐到江南路上,多跑了不少距离。”对徐玲君来说,跑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假期里她与跑友们进行着一场竞赛:“不是说每逢春节胖三斤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跑友圈里发起了一个竞赛活动,每4人一组,看哪个小组跑的里程最多,我们组拿了第一。那天从市区跑回来已经快天黑了,两名北仑跑友‘小树’、‘南家’还特意往通途路方向跑过去迎接我,现在想想挺温暖的……” 2012年开始,徐玲君到北仑区行政中心广场锻炼,一开始是快步走,“走着走着就跑起来了”。“光走感觉不过瘾,汗都不出,就开始跑。那时候广场上几乎只有我一个人在跑步,也不懂配速是什么,也没有手表和软件,纯粹随意跑。”徐玲君说,后来结识了一些跑友,2013年结群于“北仑爱跑部”,由此进入互相鼓励、交流探讨的阶段。徐玲君说,跑步是个跟自己身体对话的过程,但是“天下跑友是一家”,同道中人的交流与鼓励也是生活的正能量。 她的经验:跑步应该让身体感觉到舒服 她也受过伤,2013年有段时间空气质量不好,徐玲君就在家里跑步机上练,等天气好了迫不及待地去室外跑,没好好热身就往前冲了。“很快膝盖外侧感觉疼,后来整整休息了3个多月,直到完全恢复才敢重新跑步。跑步真的不能一时兴起,每个人都需要时间来打功底的,特别是参加马拉松。”她说一起长跑的同伴们都会互相提醒:参与运动的前提是要对健康有利,每个人都必须量力而行。 “平时跑步就听自己的脚步声、呼吸声和心跳声,按自己的节奏让身体处在一个最舒服的状态,不要太在意跑了多少距离多少速度。”她说这次在南京比赛,跑到60公里左右的时候感觉髋关节有点酸疼,当时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比赛了,随后立即放慢点脚步匀速跑,终于坚持到底还取得了好成绩。 比赛是绕玄武湖跑圈,徐玲君进入最后一圈时听到志愿者们在说“第一个过来的是女的”,“她现在才用了8个多小时”,但是她也没敢加速。“冲刺阶段是马拉松选手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虽然当时我脑子里有过‘是不是能跑进9小时’的念头,不过还是没贸然去拉速度。” 徐玲君每天都坚持跑步,即使去出差或旅游也要带上跑步装备。如今她也把丈夫带动起来参加锻炼,“不到一年时间就让他体重减了10公斤”。 记者 戴斌 通讯员 陈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