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热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大西坝旧址与垃圾为伴

如何让其重现风采值得深思

紧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的垃圾桶。

    沈长根  文/摄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难抑郊游情。

    登上地铁,听着播音员“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明城市,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甜美讲解声,西行高桥镇大西坝,以期一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西坝旧址的风采。

    终点站高桥西下车后,举目眺望,左边是河,右边是田。问一位在蔺草田里喷药的老农“大西坝怎么走?”老农抬手一指:“这条就是大西坝河,沿河10来分钟就到。”

    闻之,精神一振,足下生风。进入村庄,沿河进去,一座古朴的凉亭迎面而立,旁有一碑引人注目:宁波市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大西坝及凉亭(现为海曙区)。于是,便与凉亭中闲坐的村民聊起大西坝的前世今生。一位年长的村民年轻时做过大西坝的车坝工。他自豪地介绍:大西坝是浙东运河上的甬城门户,沟通西塘河和姚江的咽喉。车坝就是把船拉过坝。每逢姚江涨潮,由村民组成的车坝工就去车坝,16人一班,船一来,就用粗大的绳索套住船尾,然后,推着车盘上的木杠,如牛车水,绕着车盘转,将船慢慢地牵引到坝头,压上滚动的椽木,让船缓缓地滑到另一边的江里或河里去。

    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大西坝是连接浙东运河——明州通往杭州的航道要津。南来北往的官员、学子、商贾、军旅、僧道等,大都走此水道。为方便客商歇脚,在一段百余米的沿河路上,建了三座凉亭:上凉亭、中凉亭、下凉亭(已被拆除)。细观上凉亭,四柱各镌一联:“南来北往到此问津”“请息肩矣少住为佳”“雨夕风晨也堪托足”“暂寄足乎欲行且止”。可见当时大西坝过往客商之众。

    1011公里的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宁波段位于最南端。《鄞县通志》载:“县西北高桥乡大西坝,阻咸蓄淡兼通舟楫。宋宝祐元年(1253),大使吴潜建。”大西坝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道与外海相连的节点。宁波因此具有运河城市和海港城市的双重身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端点之一。难怪大西坝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民的介绍更激起我一睹大西坝真容的迫切心情,就快步前行,不想触目所及却是一个个遗憾:

    离凉亭几十米的河边护栏旁见到了那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书: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大西坝旧址;落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看着这庄重厚实的石碑和金灿灿的字体,同时映入眼帘的却是紧挨石碑的两只垃圾桶!它犹如佳肴上飞落两只苍蝇,使人顿生一种恶心的遗憾。

    举目环视,难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西坝旧址的船坝设施的踪影,在大西坝河与姚江相接处唯有一座单孔水泥闸门。村民告知,水泥闸门建造于1958年,而昔日繁忙的大西坝已被泥石覆盖,废为排涝的泄洪口。这是个更大的遗憾。

    在原坝址的大西坝河边上一座公共厕所,扎人眼球。更扎人眼球的是坝址旁边的一个垃圾场,建筑、生活垃圾已源源向姚江推进;那个与裘市隔江相望的蓝公渡,大有被垃圾侵吞之虑;野渡无人舟自横,一条横在江边的水泥船,已用铁皮搭建成了居舍。

    遗憾一个接着一个。村民相告,原来大西坝旁边建有车坝工休息的坝房和接官亭、官厅、普渡庵、雷祖殿、三圣殿等。接官亭刻有“四明锁钥”四个大字,装有一门火炮,发现官船前来,就鸣炮相迎,如今荡然无存了……

    带着遗憾,重回村口。宽阔的通途路车水马龙,擦村而过;高架的地铁线在眼前耸立;抬眼大西坝河对岸,正在开发建设的工地上塔吊林立。看着这一切,不禁思绪纷飞。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宁波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拥有了至今唯一的世界级文化名片。宁波,这个中国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为中国大运河文明找到了出海口,提供了河海联运、接轨内外贸易的黄金水道与优良港埠,是中国大运河连接世界大通道的南端国门——“东出大洋、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江河与人工塘河并行结合、复线运行、因势取舍,是宁波段运河与众不同的重要特征,巧妙地解决了潮汐、水位对航运的影响难题,大西坝就是最好的例证。专家感叹:大西坝是10世纪在浙东运河上诞生的杰出的工程建筑形式,是工程与河流和谐运作的典范!

    如何用好这张宁波至今唯一的世界级文化名片,就笔者现场所见所闻所思而言,至少三事可做:

    一是治理上述“遗憾”中的脏乱差,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大西坝旧址’”好好洗一个脸。

    二是将专家为之慨叹的中国“10世纪在浙东运河上诞生的杰出的工程建筑形式,工程与河流和谐运作的典范”的大西坝旧址及设施恢复原貌,让人们一睹它的风采。

    三是大西坝村是一个独具文化特色的古村落,目前仍保有百年老宅。如将大西坝旧址及坝房、车坝设施和接官亭、官厅、普渡庵、雷祖殿、三圣殿、蓝公渡等等加以恢复。同时,改正当前杂乱的村落建设,把原来几个凉亭一侧的偏房腾出来(原先供过往客商歇脚、存货、交易的用房,现为居民住房,包括三圣殿等),大西坝村就可建成一个特色旅游的古村落。人们到此,除参观之外,可到大西坝的坝头上去车一下坝,体验一下古时车坝工的生活;可在蓝公渡摆个渡,领略一下宁波段运河的旖旎风光;也可在上中下三个凉亭一侧的偏房里,享受一下运河文化的各类活动,等等。若能统一规划,把浙东运河宁波段上的各个文化节点用“水上巴士”串联起来,那就蔚为大观了。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则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现代化建设中,如何让历史文化同时登上时代的列车,我的目光又投向宽阔的通途路、高架的地铁线和大西坝河对岸塔吊林立的工地上。如果能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在城市开发建设中,与“保护、发掘、恢复、弘扬历史文化”同步进行,加以政府引导、社会支持、民众参与、市场运作。这样,“让历史文化同时登上时代列车”就成为扎扎实实的行动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