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妈妈提前三年准备 有孩子连报三所学校

民办学校“幼升小” 招生火爆,但也不乏“虚火”

目前宁波民办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

严勇杰 绘

    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宁波几所知名民办小学正式开启了2017级大规模的“幼升小”招生面谈,部分孩子或将在近日拿到自己求学路上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一波又一波的民办“幼升小”录取工作将次第展开。

    遥想前几年,家长们还一门心思研究买房择校的问题;如今,他们眼前好像突然多了优质民办小学这条金光大道。民办“幼升小”怎么突然就火了?这把火,又会带给我们哪些冷思考?

    现状

    优质民办小学报名者众 10:1的面谈录取比或成常态

    海曙区的爱菊艺术学校、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在3月11日这天率先打响了今年我市民办小学招生录取工作的“第一炮”。

    根据当天下午校方的反馈,共有497人参与爱菊艺术学校的面谈,581人参与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的面谈。与去年相比,两校面谈的人数均有近三位数的增加。

    根据招生计划,爱菊艺术学校今年招一年级新生3个班,共84人,录取比例为6:1。海二外的校史较前者要短不少,计划招生两个班、56人,但来参与面谈的家长把小车停满了学校周边的小马路,面谈录取比例更是高达10:1。

    10:1,是不是太夸张?事实并非如此,或许,这将成为以后甬城优质民办小学招生时的常态。

    据记者调查,去年报名人数最多的民办小学当属蛟川双语小学,招生计划百余人,报名参与面谈的突破了千人,录取比例也达到10:1。

    刚在甬城落地招生的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尽管是“外来户”加“新手”,且对外宣传只招两个班级最多60人,但凭借其上海世外的名气,还是在宁波吸引了近千人报名。“今年预计也是差不多10:1的录取比”,在本月初的校园开放日中,面对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宁波世外的相关负责人这样回答。

    而甬城另一所民办小学中的“新贵”——蓝青小学,今年也将迎来第一批小学生。报名工作从本月初正式开始,在报名通道开启的那个上午,就收到了超过500份的申请,截至目前也早已超过千人大关。根据计划,蓝青小学将招收4个班级,每班不超过36人,按照目前的报名录取比,也将是10:1起步。

    故事

    有孩子连报三所民办小学 家长最担心的是面谈时间撞车

    甜甜是个6周岁的小女孩,在市区某六星级幼儿园大班就读,在校外进行了3年的舞蹈培训。春节前,甜甜妈就关注了好几所民办小学的官微,并坚持每天刷学校主页,等待着校园开放日、招生简章等信息。每刷出一项“成果”,她的小心脏都要猛跳一阵。

    参加了好几所学校的开放日后,甜甜妈觉得每一所都很不错——A学校背靠老牌名校,还有一定比例直升名校的机会,“胜算”大大超过一般公办小学啊;B学校的校长个人魅力很加分,把孩子送到那里去,应该学习和艺术修养能并行吧;C学校外语是特长,你说现在地球都一个村了,没点国际视野怎么行,孩子能拥有一项语言技能也是极好的……

    犹豫来犹豫去,甜甜妈干脆狠了心,给孩子一下子报了三所民办小学。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甜甜跑了第一家“考场”。尽管下着大雨,但来的家长孩子还是把甜甜妈给震住了: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还有小朋友被直接吓哭的,这样一比,我家甜甜还算镇定的了。”她说。

    回到家,甜甜妈也放不下心来,晚上再次被学校官微中的一条更新给“炸裂”开来。官微通知已接到录取通知的新生家长,第二日下午凭银行小票到学校门卫领取录取通知书。“什么,已经有人接到录取通知了?!”甜甜妈几次检查了自己的手机,以确保能正常使用。考虑再三,她实在忍不住,在女儿幼儿园班级群里私下询问相熟的妈妈:你身边有朋友的孩子接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了吗?

    “其实接不接到录取电话都是煎熬。”甜甜妈说,如果接到电话,去或者不去,必定是一番艰难抉择;如果没接到电话,她又不由得对孩子的能力产生怀疑……

    现在,甜甜妈还有两所目标学校等待面谈通知,她最大的担忧是面谈时间撞车。但是,据她四处打听到的信息,这两所学校很可能安排在同一天进行面谈,逼迫家长提前决定方向。甜甜妈对记者说:“报名三所,真希望到三所学校都试一下,不然总是有遗憾……”

    故事

    有妈妈提前三年准备 主持人班、面谈培训都让孩子参加

    豆豆妈已为儿子“决战”幼升小面谈,厉兵秣马了三年。今年,豆豆妈给儿子相中了两所民办小学,都报了名,目前仍在等待面谈通知。

    在儿子还在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或者说在豆豆刚出生的时候,有留学背景的豆豆妈就给儿子设计好了未来的成长路径:优质民办小学——优质中学——出国读优质名校——回国就业。

    第一步就是进入一所优质民办小学。在这个没有考试成绩作为“硬杠杠”的“考场”,面谈显得尤其重要。豆豆妈让儿子从小班开始就不断参加各种她认为有用的校外培训。

    比如,为了让儿子有一副好口才,豆豆妈给他报了小小主持人班和小小演说家培训班。“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牛郎年年恋刘娘,刘娘年年念牛郎,郎恋娘来娘念郎,念娘恋娘念郎恋郎,念恋娘郎。”这是豆豆妈贴在微信对话框的周末教材,记者感觉难度挺大的,就算口齿伶俐的大人也难以念好。

    在春节前,为了准备民办名校的面谈,豆豆还被妈妈带去了杭州,参加某培训机构搞的为期5天的“幼升小”系统培训。老师模拟了这两年知名小学的面试,培训费是2000多元。“听说宁波也有培训机构在搞民办小学的模拟面谈,我打算再带儿子去热身一次。”
    分析

    优质民办小学 怎么突然就火了?

    从以前的买学区地段房,到现在“千军万马”冲击民办“幼升小”;从以前的讲究学校硬件师资,到现在关注教学理念,不少宁波家长正在经历着这一变化。优质民办小学怎么突然就火起来了?

    家长的主观选择是民办小学火爆的原因之一。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有不少家长会在孩子“幼升小”阶段选择民办学校。采访中,不少家长谈到了与宁波仅“一桥之隔”的上海,通过上海朋友、亲戚的转述,他们对未来“最好的师资和生源到民办”深信不疑,这股“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带来的新理念正激荡着部分家长的心。

    费用的“平民化”,也给了家长更自由的选择。一年5万元的学费支出,虽然比公办学校的免费要多出不少,但对宁波的中产家庭来说,还是能够承受的数字。“教育是消费,不是投资,给予孩子的是更好的人生平台,当然值得!”采访中,家长们不断说起的这句话,或许已是坚定要走民办学校之路的他们的共识。

    客观而言,教育自身发展需求及城市经济发展是民办学校(义务段)火爆的必要因素。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校长林永建说,撇开家长的需求不说,随着我市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大量“外籍”学生需要入读民办学校,而教育自身又有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内外因都促使着这类学校应运而生。

    而从时机看,地段小学实行“零择校”也算个“契机”,宁波迎来了民办小学的“生长期”。近5年来,好几所坐拥名校背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民办小学“落户”宁波,更助燃了当下民办学校“幼升小”阶段招生的火热局面。

    分析

    民办小学招生不愁 但也不值得盲目乐观


    提前招生、招录比悬殊,不免给人一种学校竞争激烈、争抢生源的感受。事实上,今年的“新变化”有一些偶然的原因。


    今年,部分学校提早招生。记者了解到,早在2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就已发布招生信息,并定于上周末开展招生面谈。相比往年,提早了大半个月。


    “因为今年东校区将首次招生,希望西校区的招生工作能早点完成。”校长陈伟忠介绍说,西校区总共招4个班,每班不超过25人,一共吸引了200多名学生报名。其中,有1.5个班的孩子,早于此次招生前已通过幼儿园推荐确定下来。如此算来,实际招录比为5:1。“报名的人多,并不代表最终有优质的生源。”陈伟忠说,相比之下,更看重的是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学理念的契合度。


    受该校招生政策影响,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爱菊艺术学校也适时调整了招生时段,几乎“同步”开展招生面谈。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因校舍受限,今年只招2个班,比原计划缩减了一半,使得招录比成了10:1。


    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2月底统计的招生报名编号为700多人,今年已剔除了提早报名(孩子尚未到入学年龄)赚经验的孩子。学校建议这部分家长在面试时旁观,将更多的资源和时间留给真正想要入学的学生。


    记者了解到,我市民办学校的招生报名过程中,存在重复报名的情况。大多数报考民办小学“幼升小”的家长,给孩子起码报了两所学校,多的甚至有四五所。如果“合并同类项”,真正热衷民办学校(小升初段)的家长数量,必须要打个折扣,并不是各校报名数相加的总和。


    相比之下,“老牌”民办学校的招录比会“低”一些。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是我市最早一批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之一。3月1日,该校刚刚启动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招生工作。今年该校共招330名学生,从目前报名的情况来看,与往年的招录情况会差不多。近年来,该校的录取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而10个班级中,4年前首招的两个特色双语班会更受家长欢迎。


    该校相关负责人称,在生源方面,虽然新开办的民办学校会与“老”学校形成一定的竞争,但从这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明显。从总体来看,民办学校数量增加,反而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因为这有利于做大、做强民办教育市场,吸引更多的家长来关注宁波的民办学校。


    在采访中,多所民办学校的负责人也提到,目前民办学校的招生是普遍“不愁”的,但并不值得盲目乐观。很多民办学校已经意识到,很可能参加招生报名的也就是那么“一小撮”。同时,录取比一旦超过一定比例,就会严重浪费家长、学校双方有限的资源,给双方造成负担。


    有学校负责人在受访时提到,未来民办学校招生的最大竞争对手,并不是相互之间,依然会是优质的公办学校。


    现象


    与预期不匹配、学生上学不适应 每年都有孩子从民办学校转出


    在宁波,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毕竟还“年轻”。近5年来,宁波原市六区新开办了8所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超过了之前数十年的总和。也就是说,现在多所民办学校,特别是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拥有自己的毕业生。


    记者从多所民办学校了解到,最终到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坚定的民办学校派,家长希望孩子获得“基础教育+”的教育品质,对学费并不太在意;二是“流转”派,比如一些热门公办小学的“一表生”,因为生源爆棚不愿意分流到其他学校的;三是“无户”派,比如在国外出生的“宁波”孩子,无法入读公办小学,又对基础教育有更高的要求;四是其他类。相对而言,民办学校入学条件相对宽泛,对公办学校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不过,即便有上述入学原因,实际操作又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即便是坚定的民办学校派,也有可能因为教学理念与预期不符合等原因而转学。据了解,每年都有学生从民办学校转出,家长的理由可能仅仅是因为“在学校看到孩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些学校国际化课程比较多,西式教育对坐姿并无要求)。


    一所民办学校的负责人提到,在民办学校招生过程中,有不少家长存在随大流、盲从的心理,自身并未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报名时,面对民办学校的花式宣传,往往显得无所适从。过程中,又对各所民办学校的特色了解得不通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一种现象:急吼吼入校,又急吼吼地转校。这对孩子的基础教育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此外,在宁波这个教育均衡化程度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还是非常过硬的,又有“离家近”“费用低”“接送方便”等诸多天然优势。为了让家长觉得这“五六万元”的收费差距是值得的,民办学校需要使出浑身解数,在招生压力下,个别学校在宣传时可能会“言过其实”,对家长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


    趋势


    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分类初现 各类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民办教育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发展很快。但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我市一些民办学校的校长认为,宁波的民办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工作显得“无序”,各个环节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宁波市教育局2016月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6学年度,我市共有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081所,在校生30.26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1.97万人,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2.4%;民办中职学校8所,在校生2393人,占中职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47%;民办普通初中19所,在校生2.88万人,占普通初中在校生总数的15.49%;民办小学63所,在校生7.26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5.12%;民办幼儿园966所,在园幼儿17.91万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3.92%。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段中占比并不高,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学前教育阶段。一名资深教育人告诉记者,21世纪初,民办学校首先是在普通高中、幼儿园举办。近5年来,才出现了一大批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他说,无论是引入的,还是本土的,民办学校都需要“接地气”,这几年宁波义务段民办学校正在逐渐分化。


    从现状来看,宁波义务教育段的民办学校在家长需求的“引导”下,已粗粗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国际化课程突出的学校;二是以艺术为特色的民办学校;三是双语特色的民办学校(主要是扎实学好基础教育课程,外加英语特色)。相对而言,第三类既能适应以后的中、高考,也能适应全球化准备的需要,学习规划调整灵活,是不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型家长的上选。

    然而从细节看,比如招生工作,宁波义务段民办学校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上海等城市早已制定民办学校“同一阶段招生、同一阶段面试”的规范,但宁波还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对招生时间、招生范围以及招生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方面都还在探索当中。


    不过,记者昨日也从宁波市教育局了解到,本周教育部门将出台2017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招生政策。未来,我市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记者 徐叶 滕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