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倍工资制度”?你可能还不大了解,它是劳动法中具有惩罚性的一项规定,专门针对用人单位不规范签订劳动合同的。近日,宁海法院就梳理了三起不同类型的合同纠纷案,让你明白如果遇到类似劳动合同纠纷时,可以这样维权。 他人代签劳动合同可索赔二倍工资 劳动合同可以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如果合同是他人代为签名,从法律角度来说,合同就等同于无效。 2015年3月,吴某进入了宁海一家企业工作。之后,在一次作业中不慎受伤。同年12月,吴某因工伤赔偿问题与企业发生纠纷,并将该企业告上法院,要求企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支付二倍工资差额。 在庭审的举证环节,该企业称,与吴某签订过劳动合同,并提供了一份签有吴某名字的劳动合同。后经法院证实,这个签名并不是吴某本人的。法院要求该企业,举证这份签名的真实性。 最终,该企业承认当年签订劳动合同时找过吴某,恰巧吴某不在车间里。为了尽早履行用工手续,这份劳动合同就由车间主任代签了。至于代签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确实没想那么多。 在法官看来,他人代签的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企业也无法举证吴某是委托车间主任代签的劳动合同。法院最终判决,该企业支付吴某二倍工资。 “二倍工资制度是倒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的。”承办法官表示,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由劳动者本人签名。如因特殊原因暂由其他劳动者代签的,也要注意事后补齐授权委托书,或是找劳动者补签名字。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签名手续,但发生合同纠纷时,企业就可以不予赔偿“二倍工资”,而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伤赔偿就行了。 不愿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又无法举证的需赔偿二倍工资 在一些用工过程中,也有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案例。2014年2月,葛某进入宁海一家公司从事文员工作,每月工资2500元。但是,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该公司人事部人员称,公司尊重葛某的个人意愿,认为其可能有跳槽的打算,因此就没有要求其签订劳动合同。 2014年9月,葛某因工作安排与公司发生纠纷,有了辞职的念头。随后,葛某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 没有合同说明,而法院审理注重的又是证据。之后,法院要求该公司提供一份证据,说明葛某是自己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但是,该公司无法提供,只是辨称是葛某不同意签订的。因为该公司未能举证说明,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在于葛某。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该公司支付葛某的二倍工资。 “如果劳动者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约谈笔录也可以为证。”承办法官提醒说,企业人事专员可以通过约谈劳动者,了解其不愿意签订的原因,并要求劳动者在约谈笔录上签名。有了这份约谈笔录为证,就算遇到合同纠纷,也可以作为责任认定的保留证据了。 劳动合同到期没有续签的,也要赔偿二倍工资 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没有续签,用人单位是否应该赔偿二倍工资?2014年8月,陈某进入宁海某企业,从事操作工的工作。之后,双方也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期限是一年,从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底。 一年时间过去了,劳动合同也到期了。因为陈某没有离职,还是继续留在企业工作,双方便没有续签劳动合同。到了2016年9月,因为该企业没有为陈某缴纳社会保险。陈某以此为由上诉法院,要求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还要求企业支付二倍工资差额,并给予经济补偿金。 “合同到期之后没有续签的,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劳动者的二倍工资。”承办法官认为,因为陈某的劳动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签,用人单位明显违反了劳动法规定,陈某得到二倍工资的赔偿,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律师解释 “二倍工资赔偿”是怎么回事? “二倍工资赔偿是劳动法中具有惩罚性的一项制度,主要针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浙江鑫目律师事务所的王榕律师认为,这项制度的出台,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就可以向法院主张这项权利。 王榕提醒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规定,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或是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记者 孔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