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金发现的镇海棘螈已不是活体。记者 张明强 摄 |
“我在樱桃谷又发现了一只镇海棘螈!可以确定不是去年那只,这次发现的棘螈有尾巴,而且个体比去年发现的要小。”昨日,市民老金给记者打来电话,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去年6月,老金在鄞州东吴周家岙村的云顶山上,发现了一只比大熊猫还稀有的镇海棘螈,然后把它就地放归自然。 时隔一年,在同一地方再次发现镇海棘螈,老金说,他已经将相关情况报告给东吴镇和农林部门,相关部门将会讨论后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如有必要,将会在当地设立镇海棘螈保护区。 这次发现的棘螈不是活体 老金在东吴周家岙村云顶山上,承包着大片林地,专门种植有机樱桃和其他果蔬。老金说,前日下午,他和爱人正在樱桃谷干活,忽然听到他爱人大声喊他过去。“这次也是我爱人先发现的,她一开始以为是蜥蜴,经过仔细观察,确认是一只镇海棘螈,就赶紧叫我过去看。”老金说,“我跑过去看时,它趴在枯叶下一动也不动,用手指轻轻碰它,也没有反应,我就把它抓起来放在手掌上观察。”老金说,“抓的时候感觉它的身体硬邦邦的,像腊肉一样,看起来没有光泽和水分,和我去年抓到的那只手感完全不一样,我判断它已经死了,很遗憾。但这只肯定不是去年发现的那只,因为这只棘螈的尾巴是完整的,而且个体比去年的小一点。” 将交给有关部门作标本 据老金介绍,这次发现镇海棘螈的地方距离去年的发现地,直线距离约有500多米,隔了几座小山头。“15日有一些游客上来玩过,有人放火烧了一块草地,它就是在烧过地方的边缘发现的,但棘螈身上没有烧过的痕迹,会不会是温度高了导致不适应而死的?虽然死了,但形态很生动,我觉得可以作为标本,供博物馆展览或科研机构使用。” 记者前天来到现场,发现是一块约10平方米大小的草地,周围扔了一些餐巾纸和饮料瓶,看样子像是烧烤留下的痕迹。老金发现这只棘螈的地方,离被烧过的草地只有约1米的距离。 目前,这只已经死亡的镇海棘螈保存在老金家里。记者看到,它蜷缩着身体,约5厘米长,卷曲的尾巴伸在前脚处,左后腿脚掌朝侧面蹬出去,其余三条腿都是蜷缩在身子底下。棘螈身体上布满细毛,和粘在身上的蜘蛛网一样,看起来脏兮兮的,用手一碰,能感觉到整个身体硬邦邦的。 当地或组织专家进行普查 老金说,7年前他承包了这一带山地,进行有机作物种植,“这是两年内第二次发现镇海棘螈,可能是有比较大的种群了。” 鄞州区东吴镇负责文化宣传的钟副镇长说,他们已接到老金的报告,相关情况反映给上级后,领导称接下来镇里会好好研究保护措施。“我们会仔细研究,并向农林部门汇报,看他们能否组织专家在当地开展一次有关镇海棘螈种群数量和分布的调查。” 老金也对记者称,“我们几个股东商量了一下决定,如果专家认为哪些区域需要保护,我们愿意拿出土地建保护区,不再进行开发。” 据我市动植物研究专家林海伦介绍,镇海棘螈又叫镇海疣螈,是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它们最早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1500万年,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发现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少。“由于人类生产活动、毁林开荒和基本建设等原因破坏了棘螈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致使它的繁衍生息之地越来越窄。目前我市只在北仑林场建立了保护区,此外,在成都还有一个室外人工繁殖场。连续两年在云顶山发现野生镇海棘螈,这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非常符合镇海棘螈的生存条件,可能会有一定的种群存在。如果能做一次普查,了解它的种群数量,并设立保护区,对保护镇海棘螈、发展当地生态旅游和保护环境都是有好处的。” 据了解,镇海棘螈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高,迁移能力很弱,对所在环境依赖性很强。十几年前,我市在北仑林场建立了封闭的镇海棘螈保护区,并采取人工配对繁育等措施,以增加其种群数量。 记者 张明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