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警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海曙公安分局民警沈盛彪作为全省七名联合国维和警察之一,已于近日抵达此次维和行动的目的地——南苏丹首都朱巴。

初抵朱巴 比想象中更糟

    3月6日中午12点30,我搭乘联合国专机飞抵南苏丹首都朱巴机场。一出舱门,恍如隔世,黄土遍地,扬尘漫天,这是机场?紧接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一问,当地近日最高气温达42摄氏度,烈日下仿佛有一种被炙烤的感觉,身边一位非洲同事对我打趣到:Welcome to Juba, just get used to it。(欢迎来到朱巴,习惯就好)。

    机场去驻地的路上,我们看到的都是营区周边的防御工事和观察哨,加上不稳定的局势,提醒着我要时刻保持警惕。

    到达驻地后,队长、我以及另外两个同事住在一起。这里的住房其实就是国内的工地板房,底下用石块垫高,为雨季排水所用,板房内部差不多10平方米,放着4张小床,空间局促,不大的房间内还有一个大约2平方米的厕所,用三夹板隔开,气味可想而知。

    根据安排,我们还要进行最后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南苏丹概况及文化习俗、安全状况介绍、人权保护状况等等,这些知识不掌握,工作时会遇到很多麻烦,要知道,这里许多人家里都有AK47步枪。

    培训的课程十分紧凑,一天要上十节课,课间休息5分钟。在一次培训的下午,联合国中心人员还安排我们实地体验联合国总部附近的3号难民营。这个难民营规模在南苏丹算比较小的,但也有难民近二万人。难民营内的各种设施十分简陋,时值下午,天气酷热,地面温度早已超过五十摄氏度,而且到处污水横流,蚊虫滋扰,这么多难民住在简易帐篷里,物质极度匮乏。尽管如此,这里也有欢声笑语,帐篷周围,时不时有衣不蔽体的孩子利用狭小拥挤的空间踢足球。大约2个小时后,我们离开了难民营,我心中百般滋味,给我们上课的联合国官员说过,南苏丹任务区是目前全球最具挑战性的维和任务区。我相信他并没有夸大其词,但正因为有如此挑战,才显得这项工作更加光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