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在这面墙上预订了一个位置”

    昨天上午,“感恩捐献,大爱无疆”2017年宁波市缅怀祭奠遗体(角膜)、器官捐献者活动在位于镇海大同公墓的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举行,遗体(角膜)、器官捐献者家属,受捐者,市红十字会和市眼科医院工作人员,以及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代表一行上百人参加活动,表达哀思。对他们来说,纪念墙上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是牵挂,是骄傲,也是希望和大爱。

    受捐者说:“你们都是我的恩人”

    23岁的女大学生周晗是当天参加活动的受捐者之一。她在纪念墙前久久驻足,眼里含着热泪:“我不知道自己身体里那颗健康的肾脏来自谁,对我来说,他们都是我的恩人。”

    周晗200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开始每周两次、每次4小时15分钟的血透,那一年她才14岁。初中时,周晗病情加重,不得不休学两年。

    换肾是周晗最后的希望。2015年年底,在苦等7年之后,周家人得到好消息,有合适的肾源了。“12月22日是我手术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重获新生的日子。”周晗说。

    术后,除了每天要吃抗排异药,周晗与一般同龄人没有太大区别。周晗目前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读大一,她选的是药检专业。“我希望以后能帮助到患者,就像这些年来,社会上许多好心人帮助我一样。”周晗说,一想到有人在生命最后,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这份大爱她永远都感念。

    82岁老人说:“老伴,你等着我”

    “我在这面纪念墙上,给自己‘预订’了一个位置。”昨天的活动现场,82岁的王德尚老人告诉记者,老伴施福华去年4月因为尿毒症并发呼吸衰竭走了,按照她的遗愿,她的角膜被市眼科医院医生取下,遗体被运至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用于医学研究。

    如今,施福华老人的肖像定格在纪念墙上。她边上的一个空位,是王德尚再三叮嘱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给我留着,百年后我要来这里,陪着她。”

    施福华退休前是宁波效实中学的校医,王德尚是一名病理科医生兼老师,退休后几经返聘,目前仍在慈溪一家医院上班。两位老人很开明,对于遗体(角膜)、器官捐献事业非常支持。

    王德尚说,老伴好多年前就是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了,而他也在三四年前签署了捐献志愿书,“人走了,与其一把火烧掉,不如将遗体捐了,我是搞病理的,我知道尸体解剖对于攻克疾病的意义有多大。”

    相关链接

    全市已登记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志愿者2700多人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我市已经登记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志愿者2700多人。其中器官捐献1000多人,角膜捐献818人,遗体捐献901人。志愿者中,以夫妻、兄弟姐妹等“组合”形式出现的越来越多。历年来实现器官捐献129例,其中肝脏122个,肾脏255个,角膜捐献162例,遗体捐献72例,捐献总量居全省第一,挽救了370多人的生命,使300人复明。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张志平 朱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