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鸣 动身去湖南自助游的时候,我们压根儿没想到,会突然转身到贵州的铜仁爬梵净山。这主要是入住凤凰古城后,令我们大失所望。原想在这座“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安谧而有点情调地晃悠几天。然而才过了一天,就发觉除了早晨还算清静一点,白天喧闹嘈杂,一到晚上简直可说是乌烟瘴气,尤是那鬼哭狼嚎般的K歌声,真叫人不堪忍受。那天晚上,我们踡缩在沱江边上的一家小饭店里,商量着是不是提早开路走人。我的朋友百无聊赖地翻着《中国自助游》手册,突然他眼睛一亮:去贵州的梵净山如何?离这儿只有160多公里,半天就能到的。梵净山,久闻大名,有“黔南灵山”“地球绿洲”之称。我凑过头去看看书上的介绍,一拍即合。 第二天一早跑进城南汽车站,跳上头班客车到铜仁市,再转乘中巴至江口县,中午12点多就到了梵净山景区。然而当我们来到售票处却傻了眼:因为修造索道,此条上山的路暂时封闭。询问一位摆摊的山民才得知,上梵净山一般有两条线路,从西线印江方向,坡度平缓,观光车可开上山,而我们所在的这条南线上山路,要爬8000多个台阶,很耗体力,而现在也是只出不进了。正当我们踌躇彷徨之际,旁边有位个子高大的男人贴了过来,悄声地说他可以带我们进山,两人160元。讨价还价到100元,就依他而行。我俩做贼似的伏在小面包车里,从大门侧面一个工程车进出的口子开了进去。从大门到登山道竟然有十几公里,路边闪过一尊弥勒佛像,想到梵净山被誉为“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明朝万历年间就作为“古佛道场”而声名远扬。不过这尊造像同我们雪窦山上高达33米的弥勒坐像是根本无法相比的。 在登山道的起始处有个小客栈,我们带上相机和几瓶水,其他的行装全寄存在那里。不料就在我们出门之际,老天“噼里啪啦”地下起雨来,看天空乌云低垂,这雨势一时半刻还不会停歇,我倒有些犹豫起来,但我的朋友意志坚定,说爬就爬,我只得跟随其后。雨脚越来越密集,三月的春雨,在江南是缠缠绵绵的,想不到在贵州却是这样的急促有力。好在山道两边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树木,挡住了斜风骤雨。雨点“哗哗”地打在树叶上,落到我们的雨伞只是缓缓的“嘀嗒、嘀嗒”声,溅落到台阶上,更是轻微和稀疏的“吧嗒”声。我这人是植物盲,大概知道松树、杉树和樟树等几种常见树木外,其他的就分辨不清了。据自助游手册介绍,梵净山早在1986年就成了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由于山势高峻,垂直落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山中有2000多种植物,其中的贵州紫薇和中国鸽子花树为珍稀物种。还有800多种动物,最珍贵的是黔金丝猴,这里是它们在世界上的唯一分布区。我心想,雨势如此之大,金丝猴肯定也不会出来觅食了。 山道左盘右绕,有几处几成九十度直角,后人的脑袋紧贴前人的脚跟。一路寂无人声,唯有多声部的雨水交响曲,伴着我们气喘如牛的呼吸声。好不容易爬上2000多个台阶,我们已是汗流浃背,头发中汗水混杂着雨水,如同洗过一样。此时虽才下午四点多,但天色已昏暗下来,林间雨雾弥漫,混沌不清。见前面有栋小木屋,上面写着“凰宏美食店 二千四百步住宿”。我们进内一看,有四张床铺,条件甚是简陋,不过打扫得较为干净,价格是每人20元。店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很热情地邀我们住下来,说现在上去啥都看不到了,不如先养养体力,明天一早再上也不迟。想想也是,我们就决定在这儿住一夜。他们赶紧去给我们准备晚餐,用腊肉、野猪肚加青菜炖了一锅大杂烩,男主人还特意提前发动了自备的小发电机,小灯泡发出了昏黄的光亮,顿时有了些暖意…… 春寒料峭,高山上的寒意更是浓重。我上床时,扯来旁边床上两条被子,下铺两条,上盖两条,倒是暖烘烘的了。雨还在稀稀疏疏地下着,一阵风吹过,树叶上的雨珠洒落到屋顶的瓦片,发出散乱和沉闷的“叮咚”声,屋檐的“嘀嘀嗒嗒”落水声使得周围更显幽静,其不急不缓的节奏,宛如轻唱低吟的催眠曲。忽然想到白居易的两句诗“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香山居士的诗虽然写的是凉雨秋夜,但用在此时也挺契合的。旅途无常,贵在自在;人生一路,随缘就好。自己何尝想到,今夜会睡在梵净山中倾听这“叮咚”“嘀嗒”的雨声呢? 一夜无梦,早上醒来已六点多。外面的雨声歇住了,可浓雾凝滞,能见度不足十米。我们吃过热腾腾的泡饭,也不管能不能看到日出,加紧往山顶登攀。爬到4000多个台阶处,景色豁然开朗,我们情不自禁欢呼起来!头顶蓝天清澈,脚下云海翻滚。在朝阳的照耀下,远处的山头如海中岛屿,近处的云雾似红霞锦纱,大有“烟雾氤氲水殿开,暂隐渔船归去来”的意趣。我的朋友兴奋得一个劲地往上冲,我却放慢了脚步,悠然地观赏这难得一见的“云海无涯,柔情缱绻”的景象。老实说,我爬到5000个台阶就止步了,最后没爬上海拔2450米的金顶,也没就近细看那根突兀而立的蘑菇石…… 旅程不会十全十美,熊掌和鱼难以兼得。留点遗憾也好,梵净山,我们会再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