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形同虚设的举报电话该醒醒了

    胡晓新

    据3月28日《钱江晚报》报道,近日,浙江省信访局向各市、县(市、区)信访局发出通知,要求全省信访系统投入到劣V类水剿灭战中。举报劣五类水能够得到话费奖励,衢州两个月已发出10多万元奖金;对有关投诉举报件进行监督检查,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实行100%回访评价。

    包括剿灭劣V类水在内的许多社会治理工作,其实与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哪个市民愿意看到家门口有臭脏水?又有几个认同乱扔垃圾、噪音扰民等不文明行为?因此,对于类似环保、文明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工作,如果市民的有效举报能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促成这类事件的尽快解决,就算没有物质奖励,也能激发许多市民的参与热情;反之,即便有奖也未必能吸引能“人气”。因此,这次落实“首问首办”、100%回访评价等督查督办措施,是吸引民众以电话举报等形式参与社会治理、提高职能部门工作效率的关键,可谓开了个好头。

    毋庸讳言,包括市长电话在内,目前各地各部门公布的举报监督电话琳琅满目,诸如对于价格、质量、劳资、医疗以及互联网违法、垃圾信息等均公布有投诉举报电话。可这些全是“123”开头的号码难记不说,就是记牢了、打通了,处理的效率与结果也往往“你懂的”。老百姓最讲实际,真要是哪个电话“灵”,就会“追捧”哪个。110报警服务、宁波的81890救助服务热线之所以得到市民的衷心拥戴,还不是因为“拨一拨就灵”吗?如果基本无人打,打了也不灵,岂非形同虚设?

    职能部门的工作,一旦离开了市民的参与和支持,不但事倍功半,也很难让百姓满意。举报电话并非工作上的“拖油瓶”,而是“助力器”。无论哪个职能部门,就算落实了7×24小时工作制,就算做到了人财物投入的最大化,也不太可能做到工作“无死角”。而借助群众的慧眼,并以举报电话等形式鼓励、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就事半功倍,也有望最大程度地减少死角,让更多的百姓满意。

    比如,职能部门的公职人员要发现一处相对隐蔽的非法劣V类水排放点,可能要几天甚至几月,而知情市民或许分分钟就能将它举报了,公职人员只需“按图索骥”实施精准打击就是。可一些部门将举报电话当摆设,生生浇灭了市民的参与热情,造成工作效率低、管理出问题、市民有怨气。比如目前多如牛毛的有关质量与假货的投诉举报,让市民满意的处理结果能有多少?相信人们心里有数。

    那些形同虚设的举报投诉电话也该“醒醒”了。只有像这次浙江省承诺对有关劣V类水投诉举报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环环有痕迹”那样,市民参与、工作效率、治理效果之间才能达到良性的循环与可喜的互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