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良的心

    □李建军

    最近央视的《朗读者》栏目风靡全国,每期都有感人的朗读场面,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感动我的是第三期的来宾:郭小平。

    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国民教育序列。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也从院长变成了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每天照顾孩子吃饭、吃药、学习,在办学校十多年间,郭校长每年过年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他说:“大过年的,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留这些孩子冷冷清清在学校,我不忍心。医院少个院长不重要,家里少个家长估计也没那么重要。”

    其实,怎么可能不重要呢!对于家人而言,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唯一的。

    对于他的举动,很多朋友不理解。但是作为一个特殊学校的教育者,他在情感价值和人生意义上的收获,远远超过那些名利的占据者。

    主持人董卿在这一期结尾有句话触动我心弦:你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坚持平静永恒的善良。

    是的,教育就是这样在平静中坚守内心的善良。

    最近几年看到不少教师抛弃体制。因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离开学校,做家教一年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收入,一年抵得上原来十年的工资总和。这种赤裸裸的诱惑,太容易让人丧失内心的平静。

    最近几年打开教育视野,进许多教育群,太多的名师在兜售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出书,到处上课,借此名利双收。于是很多老师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包装、宣传,这种隐形的诱惑,太容易让人迷失在虚伪的理想中。

    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在给郭沫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现在也正渴望到一个寥无人迹的森林中去,忏悔以前种种无意识的过分的热望,再来专心做一种稳健的适宜的狭小而有实效的小事业。”

    面对纷繁的世界,不起心动念是不容易的,关键是要能安静地回到“寥无人迹的森林中去”,观照自在本心,找一条适宜的路。这条路会很苦,但你走在上面不觉其苦,因为有满满的收获,以此鉴照你这颗永恒善良的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