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才培养建在生产线上

制造业龙头企业和院校结成校企联盟,共同培育大港工匠

    去年8月,宁波正式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经济转型升级,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提供了契机。3月29日,宁波市首批服务“中国制造2025”校企联盟启动仪式举行,13对制造业龙头企业和职业院校结成校企联盟,通过校企互建共建实训基地、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合作育人等多种途径深化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上万名行业紧缺人才,全面服务我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1.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根据产业开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宁波职业教育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脉搏,紧抓校企合作,借鉴先进的产教融合经验。在轨道交通、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兴起时,宁波职业学校立即跟进开设专业,大规模培养紧缺人才,这极大地加快了产业形成规模的进程。宁波各区域有不同的块状经济模式,不少高职院校纷纷联合社会力量到县域布点办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建立宁海产学研基地,又成立宁海职业技术联合学院,成为当地模具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推手。

    作为13对签约校企联盟之一,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与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结合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和人才规划,将合作开设2017级智能制造订单班,招收40人。同时,由韵升集团挑选出优秀的工程技术师资,形成校企专业师资双向交流机制,实现师资互融互通。

    “这是迎合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是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多赢之举’。”宁波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陈鸿洋表示,宁波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职校育人目标已不仅仅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而是培养产业链上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把人才培养建在生产线上

    面对新的机遇,宁波各职校在不断尝试中,紧贴企业转型发展步伐,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生产车间,把人才培养建在生产线上,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稳定高质的人才供应。

    近日,镇海职教中心汽修班学生们到学校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习。“腾峰企业的师傅们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行家。”汽修班学生们说。镇海职教中心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是镇海职教中心和宁波腾峰锦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于2013年合作成立的。在汽修班学生们看来,校企合作给了他们更开阔的视野。

    据悉,近年来宁波创新校企共同育人模式,把企业引入学校,增建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便利。所有中高职院校与大型企业及园区合作,学生在企业或园区接受实习实训。全市25所中高职院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等57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出一大批毕业即可到企业直接上岗的现代产业工人。

    宁波的企业也不断强化校企合作的主体作用,更大规模地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提供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如海天集团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携手走过十余年,全方位定力支持,帮助学校从最开始的机械一体化专业发展成了现在的海天学院。

    3.把匠心培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新学期开学,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14吉利班的吴孙笙像往常一样去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上班,目前单位安排他做的是左后车门总成。这学期他和班上其他同学一起参加现代学徒制实习。“这孩子动手能力不错,肯下功夫,肯钻研。”带他的卢敏师傅跟他的班主任老师说,“等他正式毕业了,我希望他能到我这边来。”

    像吴孙笙这样在读书期间就受到企业青睐的同学,在北仑职高还有很多,这得益于学校近年来一直推行的现代学徒制。除了北仑职高,各职校创造性地建立了多元导师制,通过教师指导与师父授艺相互渗透,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成立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典型人物在“精工强匠”培育过程中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了学生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

    陈鸿洋告诉记者,“除了举办一年一度的宁波市职业技能大赛外,市教育局还会组织各职校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以及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这些比赛,学生们有了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紧张备赛训练和激烈竞争,磨炼自己的技艺,提升自己的水平。”

    据悉,此次签约仪式上,有20家宁波市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受到表彰。下一步宁波将开设名师和大师工作室各30个,重点打造集实习实训、职业培训、技术革新于一体的20个校企共建高标准实训基地,开展25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同时,建设100个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

    柯艳艳 戴巧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