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身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溪胡女士17年捐款近13万元

言传身教树立慈善好家风 儿子儿媳孙女也跟着捐款

    从2001年慈溪市慈善总会成立开始,她每年都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捐出来,而且还带动儿子儿媳、甚至孙女一起为慈善捐款。这两天,慈溪市古塘街道西洋寺社区的胡巧玲女士,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大善人,居民们无不为她17年坚持捐善款、言传身教树立慈善好家风的善举竖起大拇指。

    做慈善成了她的习惯

    清明小长假的前一天,古塘街道西洋寺社区的社工带着一张1万元面额的慈善捐款发票,来到居民胡巧玲的家里,当面感谢她前几天再一次向社区慈善分会捐款1万元。从2001年慈溪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胡女士坚持17年,年年都通过他们向该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26次,总金额近13万元。

    今年56岁的胡女士,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2001年5月的一天,刚从银行存钱回来的胡女士偶然看到当地慈善总会的募捐活动,她略一思索,便把还没捂热的1.02万元银行存单捐了出去。“当时就想着能做件善事,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开心,正好手上又有这么一笔省吃俭用存起来的闲钱,于是就没多想,都捐了出去。”胡女士道出当时捐款的初心,纯朴又实在。

    令人没想到的是,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定期做慈善的习惯。每个月,只要从家用里省下一些零钱,攒到一定数量时,少则一两千、多则上万元,她就拿去捐给社区慈善分会,援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2002年结对助学镇海初中生,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捐助大学生完成学业,还有2005年的东南亚海啸,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西南旱灾、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只要看到报纸、电视上的相关新闻,觉得哪里需要救助,她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社区去定向捐款。

    言传身教树慈善家风

    2012年,胡女士开始每个月领取2000元左右的养老金,这笔钱她依然会尽量攒下来捐给社区慈善分会。“虽然今后留给孩子们的财产变少了,但他们却对我做慈善都很理解、支持。”胡女士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觉得钱要花到对的地方,只要能帮助别人、回报社会,就是给自己、给家人积德,这就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

    正是她常年坚持身体力行,感动了子孙们跟着她一起做善事。2005年,在她的带动下,刚刚参加工作的儿媳把攒了两个月的工资,以父母的名义全部捐给了慈溪市慈善总会,用回报社会的方式答谢父母的养育之恩;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的儿子儿媳一起捐款5000元帮助灾区重建;在街道的结对助学慈善活动现场,居民们总能看到她儿子儿媳的身影;在她孙女的学校里,只要一遇到做公益、捐善款,年仅10岁的小孙女就会积极响应……

    “母亲向来都是一个善良的人,自从她第一次向慈善总会捐款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更加乐善好施。我们家的家境还可以,但平时她和父亲两个人都很节省,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从第一次捐款以后,他们的积蓄就更有了用武之地。”胡巧玲的儿子胡先生很支持母亲的做法,也很愿意跟妻子、女儿一起身体力行支持母亲的善举,更希望母亲能从做善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17年的日积月累、不倦坚持、言传身教,早已让行善积德的慈善家训深深地刻进了胡巧玲一家人的心中,成为他们默默践行的家风。就连每逢家人生日,他们都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庆祝,那就是捐款。

    记者 吴震宁 通讯员 孙海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