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字款瓷质匣钵 |
|
秘色瓷熏炉 |
|
秘色瓷净瓶 |
|
秘色瓷盏与盏托 |
本报讯(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何华军) 昨天下午,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名列其中。这是我市继1998年“上林湖寺龙口青瓷窑址”、2002年“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后第三个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项目。 后司岙秘色瓷窑址位于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中部的西岸边,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考古学家们在这里的成功发掘,首次摸清了以该窑址为代表的唐宋时期最高质量越窑青瓷窑场的基本格局,首次确认了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首次确认了秘色瓷的生产工艺与兴盛过程。而且,后司岙秘色瓷窑址考古项目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如水陆考古相结合、九宫格发掘方法和三维化全记录方法等,都是陶瓷考古工作中的有益尝试并居于领先地位。 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始于1990年,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迄今为止已举办27届。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发掘内容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且为中国考古学科提供新的内容信息及新的认识,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 本次评选有新媒体的参与,在评审之前吸引了上百万人参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希望将来的考古工作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能够更好地和民众及社会各方面分享成果,大家一起促进学科的进步,也促进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据悉,除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之外,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其他9个项目分别是: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 专家 评语 考古发现及考古手段都有重大突破 建议建考古遗址公园 李伯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次考古成果重要,基本确定了后司岙窑址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重要产地。从窑址发掘现场来看,只有用瓷质匣钵才有可能烧造出秘色瓷;同时,烧造秘色瓷并没有使用专门窑炉,而是与普通青瓷同窑合烧,但烧造过程中的窑位是有差别的,只有在窑炉中部才能烧造出秘色瓷。 信立祥(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法门寺地宫的发现,让我们第一次认识了秘色瓷,但是秘色瓷究竟在什么地方烧造?烧造工艺如何?这些问题一直都不清楚。后司岙窑址考古发掘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意义重大。第二,此次考古发掘方法科学,技术创新,是一次高水平、经典的瓷窑址发掘,在陶瓷考古和瓷窑址发掘史上书写下了浓重一笔。第三,鉴于该窑址的重要性,要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建议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充分准备。 王光尧(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首先,此次发掘对每一个层位都做了三维激光扫描,全面采集数据,便于今后三维重建,制作成VR,既可以让观众体验考古学家每天是怎样发掘的,也可以重新去感受整个窑场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这是一个考古学资料向公众传播的非常好的途径。第二,过去研究秘色瓷器,只能从全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东西来研究,如什么人用了,什么时间用过,在什么地点等等,而后司岙窑址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从窑址角度来研究秘色瓷,也就是进入到了从经济史和社会史的层面来思考的手工业考古体系。第三,此次发掘对于官办手工业制度与官作运转问题以及姓氏与窑位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 王结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主任、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何一个考古项目都是系统性的工程。后司岙窑址的发掘成果,除直接的考古发现外,还体现在项目的系统管理与理念的不断创新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陆空相结合。不论是田野考古发掘,还是水下考古调查与低空遥感探测,都运用了多种现代科技手段,真正做到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结合,保证了发掘方法的多元化和系统化。二是多团队参与。诸多高等科研院所和社会专业机构的共同参与,为后司岙窑址的水陆考古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与智力支撑,保证了发掘过程的数字化与高效化。三是多学科合作。后司岙窑址水陆考古不仅在传统考古方法上做了诸多的有益探索,也融入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大量实践,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的综合运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保证了考古成果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何华军 延伸阅读 这里出产的秘色瓷代表当时青瓷烧造最高成就 “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赞誉越窑秘色瓷的著名诗句,越窑在长达千余年的生产时间里,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秘色瓷的生产,古代文献中有许多相关的记载和赞誉。 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的窑业中心,代表了9至11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艺的最高成就。后司岙窑址作为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产品中秘色瓷比例高、质量精、种类丰富,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主要烧造地。 为了配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探索秘色瓷的产地和唐五代时期宫廷用瓷的来源与生产管理状况,同时为窑址群的下一步保护与展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于2015年10月开始对后司岙窑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1100平方米,揭露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在内的丰富作坊遗迹,清理了厚达5米多的废品堆积,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 考古人员在后司岙窑址中发现了多个“官”字款匣钵,结合1971 年在其北边的吴家溪一带出土的唐代光启三年(887年)“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墓志罐,可以确定后司岙窑址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同时也生产民用瓷器),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制瓷水平。 窑址中发现的秘色瓷产品种类相当丰富,以碗、盘、钵、盏、盒等为主,亦有执壶、瓶、罐、碟、炉、盂、枕、扁壶、八棱净瓶、圆腹净瓶、盏托等,每一种器物又有多种不同的造型。出土秘色瓷胎质细腻纯净,釉色呈天青色,施釉均匀莹润,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 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何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