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加大城乡社区警务改革力度,以‘基础扎实,管理规范,保障有力,服务到位’为目标,真正让民警沉入一线,服务辖区群众。”余姚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海江说。 做强配套 警力深入社区一线 今年以来,余姚市公安局紧扣省公安厅“基层基础及治安防控建设年”主题,持续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按照警务实战化标准,以“多方借力、社会协同”的思路,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综合考虑治安复杂程度、人员聚集密度、交通繁忙程度等因素,新建小曹娥滨海新城警务室,实现“平时履行服务职能、战时履行治安卡口职责”工作目标;改建马渚集镇警务室、大隐学士桥警务室、丈亭汇头警务室,并对其硬件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警务室外观标识统一、规范,设立警民联系箱,公示民警、协警照片、姓名、联系方式和在警务室办公时间,把警务室建成打防犯罪的桥头堡、服务群众的工作站。 通过新招录民警一律下沉基层所队、抽调派出所优秀民警充实社区等方式,配齐配强社区民警队伍并按社区民警与辅警1:4的标准配齐辅警。现有社区民警121名,占派出所警力的三分之一以上,推动社会民警在警务室办公,将触角延伸至社区(村)一线。明确社区民警工作目标是实现“两降两升”:即服务现实斗争的贡献率上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上升,警情下降、案件下降,对社区民警的主业定性定量予以明确,使其能够有时间和精力下沉到辖区去做群众工作。 做实基础 信息服务打击破案 主动把握大数据时代各类活动轨迹全程留痕的规律特点,收集、掌握各类情报信息和社情民意,余姚市公安局为社区民警和流动人口专管员配备了650只流管通,增强基础工作信息化水平。针对我市目前出租房各类案件频发态势,全面加强外来人口出租房和居住证管理,积极协调发动小区保安、物业、楼道长等治安积极分子作为治安信息员,及时收集居住人员信息,提醒外来人员主动办理居住登记,或者通过协管员上门办理,同时对小区业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宣传,告知对出租房人员进行登记的重要性。 2016年3月10日,阳明派出所社区民警林国庆和综管员老李在对辖区的外来人口进行排摸和办理居住登记时,发现一条信息,阳明街道舜水北路22幢402室常有年龄大都在三四十岁的年轻人进出,没有工作,听口音以安徽、广东、湖南、江西籍居多。经进一步走访调查,查明是一个盘踞在我市的特大传销团伙,经蹲点守候抓获涉案人员67名,其中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犯罪嫌疑人7名。 借力用力 升级治安防控体系 打造纠纷联动调解网,由各镇党委综治委牵头,成立以社区(村)治保会为依托,法庭、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纠纷处理协调中心,形成“民间一般纠纷治保调,治安纠纷公安调,其他纠纷联手调,重大疑难复杂的纠纷由综治牵头召开听证会来调处”的格局。按照“公调对接”“民调入所”要求,采取38名调解员派驻式开展调解工作,实现人民调解室在基层派出所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派出所人民调解受理各类纠纷444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协议总金额达二百三十余万元。 打造群防群治看护网,为确保立体化防控体系在空间上不留死角、时间上不存空档,凤山派出所充分结合辖区实际,将辖区划网格,将社区民警、专职巡逻员、党员志愿者、社区治安信息员等人员整合为一,精准投放到网格中,实现社区(村)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有效提升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实绩。通过建立巡逻队员微信群,将辖区治安状况和案发现场视频截图等信息及时发布到群中,使巡逻队员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对比,迅速锁定违法犯罪嫌疑人。对比模式启动后,凤山派出所辖区的盗抢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0%,打处率提高15.7%。张贻富 龚利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