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国民正在指导青年民警“追逃八法”。 记者 崔引 摄 |
是的,他要退休了!3月18日,金国民年满60周岁,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可是,他退休不收心。就在60岁生日那一天,他仍在河南的追逃路上,虽然留下些许遗憾,但他说还会一如既往地帮助徒弟们追逃下去。 退休了,他也放下了工作的重担,回归生活,准备好好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也开启了另一个未了心愿的航程:扶困助学。 A 辉煌战果 在很多人的眼里,“神捕”总该有几分神秘,或是身手敏捷,或是冷面肃杀。可坐在记者面前的金国民却始终面带微笑,甚至说话时都还有点腼腆,声音听上去也是轻轻的,很柔和。就是这么一位和善可亲的老人,曾经让多少逃犯闻风丧胆,被人冠以“神捕”名号。镇海公安分局的一份统计显示,2004年年底至2011年年初,他和他的团队共抓住了1700多名逃犯,他亲手抓获的就有600多名。 2009年4月,他潜心独创的“追逃八法”被省总工会命名为“金国民追逃法”。作为职业操作手册,“追逃八法”已成为全省刑警的追逃宝典,如今更是不少国内同行求取的真经。 2010年9月,市公安局以“金捕头”名字命名的“金国民追逃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2011年6月,浙江省“十大警界先锋”评选揭晓,“金捕头”榜上有名。 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但“金捕头”依然“不是在追逃,就是在追逃的路上”。即使在2014年因年龄关系退居二线,离开心爱的刑侦岗位后,他仍一如既往地帮助徒弟们追逃,有时还会亲自出手。 在他的办公室电脑里,至今留存着这些年来他和他的团队抓捕的逃犯战果:2011年,89名;2012年20名;2013年,33名;2014年61名;2015年,21名;2016年,19名。 B 最苦的三年 “不是在追逃,就是在追逃的路上。”这句话,正是金国民这些年来追捕逃犯的真实写照。如今,这句话也已写在市人民警察学校的墙壁上,激励着每个在此参加培训的民警。 他的女儿曾经做过统计,2007年,他有184天在异乡追逃。2008年到2010年,三年内他有574天是在异乡追逃。 镇海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打黑中队民警马奇峰是“金捕头”的“关门弟子”,如今接手并常驻“金国民追逃工作室”。他告诉记者,师傅的办公桌上以前一直放着厚厚的一沓地图,还有好几本已经翻破了的《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里面满是红色、蓝色、黑色的圈圈点点。 “那些年,师傅和他的抓捕小组跑遍大半个中国。吃饭常常是路过超市时买些干粮、矿泉水打发过去。这还算好的,到偏远的山区追逃,水都喝不上,只能喝山涧的溪水。” 镇海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王纪成是“金捕头”最早的一批徒弟之一,他对这句话感受尤其深刻。“师傅50岁的生日,是带着我们在上海的追逃路上过的,当时大家晚饭都没吃,一人一碗面就对付过去了。这次60岁的生日,他还是在河南的追逃路上过的。” 王纪成告诉记者,他当年是跟师傅金国民一起调进刑侦大队的,那是他还是个小年轻,师傅是大队教导员。可那会儿,年近半百的师傅几乎天天在单位加班,好几年大年三十都在外面追逃。 “特别是2006年到2008年那三年,可以说是最辛苦的。”据王纪成回忆,因为大家都有其他的日常工作要做,追逃就只能利用晚上和节假日。那时,每个周一到周日,大队的每个民警至少有一个晚上是要出去抓捕逃犯的;双休日也至少有一天被追逃占用;至于法定节日的休息,除了春节以外,大家想都不要想。 “每个星期五的晚上,大家都很自觉地等候着师傅的电话召唤,在9点之前都会念叨着说师傅的电话该来了,只有深夜12点以后没等到他的电话,大家才会安心,可以想象着跟家人共度周末了。”王纪成说,最让他们哭笑不得的是,偶尔遇上这样的“好事”,第二天一早,已经习以为常的孩子都会问上一句:“今天不用加班了?” (下转A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