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消费” 不是好心是侵权 近日有细心网友发现,携程、同程、去哪儿、途牛等旅行服务平台,在线订票存在消费陷阱,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热心”帮忙勾选航空保险、贵宾休息室、酒店大礼包等付费服务项目,页面也不做任何提示。如果消费者不注意的话,直接点击付费,就会稀里糊涂地为不明账单付钱。4月16日《北京青年报》 作为消费者,都希望“我的消费我做主”。但是,“被消费”屡屡存在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钱稀里糊涂中,就被商家的“陷阱”套了去。而商家却美其名曰“附加服务”。可真相呢?有的附加消费项目无法取消,或者不留意就根本发现不了,这些“坑”实在让人“伤不起”。 据记者调查发现,微信预订机票、火车票,个别航空公司官网,也同样存在绑定销售保险的现象。 从法理上讲,这些“招数”不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而且,也触犯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因此,对“帮你消费”的“善心义举”就须零容忍。因为,若一味纵容,不法商家就更会变本加厉,无底线的“捆绑”销售就会层出不穷。如何规避?一方面需要消费者的“火眼金睛”,在消费时多些理智与谨慎;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应制定政策,加强惩治力度,实现合力监管,尤其是对消费者举报的线索应一查到底。杨玉龙 白酒价格暴涨13倍 闹啥幺蛾子? 刚刚经历换帅的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做出了“出格”之举,即将35度贵州醇提价13倍。经销商开票价由原来的17元/瓶,调整为230元/瓶。此举引发业界哗然。4月17日《北京商报》 见过白酒涨价的,却没见过一夜暴涨13倍的!这是在闹啥幺蛾子? 从业内人士的反馈信息看,都不看好此款贵州醇的涨价行为,认为是在无底线炒作,“这款产品销量很低,不是大流通产品,没有任何涨价基础。”这是打着“暴涨”的旗号,配合换帅行为,吸引公众和舆论眼球,让消费者重新关注贵州醇品牌,以达到“事件营销”的效果,为将来的市场运作和资本运作埋下伏笔。 一款没有市场基础的老产品,单凭涨价是不可能重获新生的,毕竟我国白酒品牌众多,每个价格档次都有一大批品牌在激烈角逐。特别是低端市场,无数品牌在这里厮杀,可替代性非常强,任何一个低端品牌消失,都马上会被其他品牌取代。 近些年来,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很多酒企日子艰难,直到去年,白酒业才走出低谷,逐步呈现复苏趋势,但也是苦乐不均,中高端品牌恢复最快,低端市场仍然深陷泥沼。这是消费升级的结果,也是白酒行业进入市场淘汰期的正常现象。酒企要想扭转亏损局面,就该多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消费服务等方面入手,而非搞不靠谱的“事件营销”,虽然“价格暴涨13倍”能够吸引眼球,却无助于品牌的建设,反而会令消费者产生厌恶情绪,认为酒企是把消费者当傻子看。 此事也暴露出部分酒企存在的管理短板,依然在延续以往的营销炒作道路,忽视了品牌经营的长期战略。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