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贤友在清理河面垃圾。 |
3月25日,我市举行了全民剿灭劣V类水攻坚行动出征仪式。根据相关方案,接下来我市1100名机关干部将进驻有剿劣任务的村庄、社区,实施驻点督导;基层10000名河长到一线检查,严格履职;10万名团员青年、学生、志愿者动员起来,投入到治水行动中;百名专家点对点实施剿劣指导,提供科学支持。那么,这些治水人究竟在剿灭劣V类水或河道治理、养护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们又是如何在履职,或是提供帮助的呢?从本月开始,我市将开展百名“最美治水人”评选宣传活动,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寻访最美治水人”栏目,讲述治水人的故事。 和往常一样,昨天早上7点多,娄贤友准时出现在家门口的一市港河边。作为民间河长,他几乎每天早晚都会到现场巡逻,看看水面上有什么垃圾漂着,上游有没有污染物漂下来。 娄贤友是宁海一市镇一市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一直以来勤勤恳恳劳作,靠微薄的收入生活。他没有多少文化,也不是泥水工,却自掏腰包,独自一人花了14年时间整治家门口这段400米长的河堤,使村民受益。 A 梦想是要还母亲河以清洁 一市港河是条怎样的河道?娄贤友还记得小时候,他每年夏天都会泡在河里,游泳、捕鱼、摸螺蛳。从十多年前开始,这条河受到了污染。而且每到丰水时节,一市港河的河水总是暴涨,从上游冲来的垃圾充斥两岸,带来的淤泥将河床越抬越高。 一名村民说,有段时间,一市港河河床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废弃物,好似“垃圾沟”。每到高温天,河里散发出的臭味会弥漫到两岸,住在河边的村民只好捂着鼻子忍受。虽然一市港河经过多次整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都没有真正改变河堤年年冲年年修的尴尬境地。 娄贤友坐不住了,当起了“义务维修工”,一修就是14年。说到修河堤的初衷,他说,看着清澈的河水变脏,总想着要还它清洁。 B 拿着打零工赚来的钱修河堤 娄贤友今年63岁,但他仍然在外面打小工,每天的收入最多只有150元。而在2001年至2014年的14年里,他几乎把自己赚来的辛苦钱都用在修建河堤上。 “头一年,因为技术不过关,修堤的成效并不大,只是看上去整洁了。”修着修着,娄贤友对河堤的要求高了起来。“光好看不行,得能抵御大的洪水。” 为了清理河中的杂草和垃圾,他整天泡在发臭的河水中,双脚都被泡得发白了,鞋子、裤子上都是污泥。清理完垃圾后,他每天拉着一辆破旧的手拉车,到几公里外的山上搬运用于修筑河堤的石头。 终于,河堤修筑好了,但娄贤友发现河堤石头间的缝隙经常会长出杂草,有些缝隙大了,小老鼠也会钻进去。于是,他又开始四处打零工,结到的工钱还没捂热就被他用来买水泥和沙子,然后补石头间的缝隙。 “我们小时候上学,就经常看到叔叔在河里泡着。”娄贤友的侄子娄万志说:“当时堂妹、堂弟要上学,叔叔收入也不高,但为了修河堤,他自己出钱买钢筋、水泥、砂石。听到哪里有石料,他就拉着自己的手拉车去拉。后来有了一辆翻斗车,叔叔修河堤的劲头就更足了。” C 现在每天都要去巡视河道 娄贤友说,自己能坚持14年,主要还是靠家人的支持。娄贤友家并不富裕,他的房子在村里是比较老旧的,外墙也有多处裂痕。妻子金美初说,丈夫根本没时间也没钱修一修自家的房子。“他长年做零工,卖的都是力气活,我也没有固定收入,两人年收入也就三四万元。” 2015年年初,娄贤友的事迹经《东南商报》报道后,获得了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奖金2万元。按照娄贤友的计划,这些钱本来是要给妻子添置一些衣服,再修补、粉刷一下自家房子的。 但这时,金美初突然身体不适,接连动了两次大手术。身体才刚恢复,金美初就又去打工了。娄贤友说,幸亏镇里给他的老房子进行了粉刷,这也让他们稍微缓了口气。 不过,即便家里条件这么困难,打小工又是这么辛苦,在当上“民间河长”后,娄贤友都会每天早起,拿着扫把,把河堤清理干净,巡视一遍。扫完之后,就背着锄头去干农活或打零工了。 宁海县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像娄贤友这样的“民间河长”越来越多,他的善举一定会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河堤维修的队伍中来,共同撑起农村河道的美好明天。记者 林伟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