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小二”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 图片由团市委提供 |
“共产主义筑路突击营”组织策划者李令红: “突击营”是一代青年的熔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句从《老子》中摘录的诗句,被引用到了题为《争当筑路先锋,为建设新宁波留下足迹》的致全市共青团员、青年的公开信里。34年过去了,盖着团市委大红章的这封信,当年的团市委书记、后来的宁波港集团原总裁李令红一直保存着,和着不少亲笔手写的记录册,在记者专访时,再次被翻阅记忆。 修建北仑铁路是时代召唤 把时间拨回1983年9月,那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年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到宁波巡视期间,专程视察了北仑港。万里同志说,北仑港条件很好,要很好开发利用。这条铁路,原来路基、桥梁都有基础了;土方、石方可以就地取材,抓紧施工,一年时间干成,不要松松垮垮。当年11月,经铁道部批准,宁波至北仑铁路确定于1984年正式动工上马。 “应该说,时代已经把宁波推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宁波也在这个时候迎来了城市建设的新一轮高潮。”李令红说,当时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一年仅2600万吨,最大的制约瓶颈就是铁路。建设北仑铁路,是北仑港货物中转的需要,它能使北仑港成为全国的主要疏运集散港,对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城市——新宁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筑路,又是如何与青年挂上了钩?那一年,刚好30岁的李令红成了宁波地市合并后第一届团市委书记。他敏感地意识到,修筑北仑铁路,将是国家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能够参加这样的一个工程建设,对于锻炼我们共青团的队伍,磨炼我们的团员和青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到如今,我们只能以一连串的数字重现这段历史: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市有3.2万多名团员青年直接参加了筑路劳动,共投工7.2万多人次,修筑了约2.5公里长的路基。 “突击营”成一代青年的熔炉 “那些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和那些青春的力量,我到现在都历历在目。”李令红说,任何亲历了那个时代的青年,都能感受到熔炉一般的锻造与新生。 筑路中,也有不少有趣的插曲。1984年春,正是电视剧《霍元甲》播放最盛的时期,简直可谓万人空巷。但为了晚上工地加班,年轻人都主动放弃了看电视。后来,营地上找来懂行的电工师傅,把电视机搬到了工地,等《霍元甲》开始放了,大家就集体休息40分钟,过一下电视瘾,工作娱乐两不误。 “真觉得那时候的青年,内心都有一颗滚烫火热的心。”李令红说,参加北仑铁路建设,可谓是宁波青年运动史上最大规模的义务劳动。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30岁时,组织修建北仑铁路;16年后,李令红调到这条铁路服务的“终点”宁波港任领导岗位。很多人也在这座“熔炉”中得以锻造、重塑、打磨,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企业骨干。前赴后继、奋勇拼搏、坚韧不拔、团队协作、无私奉献,参与北仑铁路建设的青年也给后来者们留下了宝贵的“筑路精神”。 记者 滕华 童程红 团市委书记钱雪华: 新时代青年,“筑路精神”不能丢 “我要为34年前的‘筑路青年’们点赞。他们火红的岁月、滚烫的青春,值得被铭记和怀念,更值得学习和深化。”钱雪华是现任团市委书记,关于1984年团员青年参加“共产主义筑路突击营”的传说,他耳熟能详。今天,我们再回望当年宁波青年运动史上极富历史意义的一幕,不仅仅是缅怀在北仑筑路中充分展现那个年代的青年用炽热的青春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建设祖国和家园时的那份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新时期的“筑路精神”。 34年间,青年人的变与不变 与34年前相比,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个性追求等也随之呈现出新时期的变化。 “但还是有很多品质是没变的,和34年前的青年一代保持了高度一致。”钱雪华说,现在的青年一样有着奋斗的情怀、奉献的精神、创新创造的劲头和爱国的品质。 宁波有不少“富二代”现在正转型成为“创二代”。比如,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夏峰,一个85后年轻人,带领企业在行业最前沿的脐带缆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自主研发制造的多款脐带缆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巨头的行业垄断。比如,85后“鹅娘”鲁华芳靠着一片鹅肝实现了创业梦,在省、市两级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创富大赛中脱颖而出,最后获得了2015年中国涉农产业青年创业创富大赛一等奖,现在她已成为鹅肝行业相关国家标准的重要起草人之一。 志愿服务,是宁波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张“金名片”,更是当下宁波建设“名城名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一直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宁波市于1994年开始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2001年正式成立宁波市志愿者协会,2002年率先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完成为志愿者服务立法工作,并于2003年颁布了《宁波市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如今,已有94万注册志愿者,他们已用实践佐证,志愿服务是当代青年人参与到家园建设中的一种生活方式。 636支“青年突击队”成“名城名都”建设生力军 把目光聚焦到2017年的当下。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名城名都”,正是新时期青年的目标要求。宁波团市委着力凝聚青年先锋力量,倡导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让我市青年突击队工作再次扬帆起航。 钱雪华介绍,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青年突击队636支,青年突击队员已达54000多人。突击队员们立足本职岗位,直面急难险重任务,积极投身“五水共治”、抗震救灾、G20服务、港口经济圈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领域,使青年突击队真正成为宁波“名城名都”建设的生力军。 为积极响应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攻坚行动,自今年3月起,团市委面向全市团员青年招募“河小二”,集中开展宁波市十万青少年巡河大行动、“河小二”突击队攻坚行动和“河小二”岗位建功治水行动,为助力我市按期剿灭劣Ⅴ类水,誓夺“大禹鼎”打响“青春第一枪”。目前,1237名河长助理上岗到位,82000余名志愿者加入“河小二”队伍,已顺利组建区县(市)、市直机关和高校共12个剿灭劣Ⅴ类水“河小二”青年突击营,建立各级“突击队”,对接每个断面所在流域的剿劣实施方案和主要任务,切实发挥宣传引导、工程监督、治水观察和科普教育等作用。 “青年,就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头,成为时代的瞭望者。新的征程,是星辰与大海。”钱雪华说,青春带来激情,并形成动力;年轻就应该心怀梦想,去追求诗和远方。而不断前进的时代,则提供给了青年们最好的舞台,让他们在岁月激流中去寻找个人意义,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筑下一段心路,前程漫漫,但终会引领你找到方向。” 记者 滕华 童程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