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媒体应成为食品真相的领跑者

    胡晓新

    微波炉被贴上了致癌标签的谣言,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不少人还真信了。所谓的“有力证据”就是:一名护士情急之下,将取出的冷冻血浆用微波炉解冻后输入病人体内,导致病人死亡——因为微波炉破坏了血浆的结构,用微波炉加热也容易破坏食品结构,长久食用容易致癌。

    据5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部分食品谣言在网络上仍“余威未减”。这些谣言涵盖肉食、水果、饮料、蔬菜、食油、茶类等多个食品门类,呈现三大特点:致癌成为造谣传谣者的常用词汇,牛奶、鱼腥草、自来水中的氯等都被贴上了致癌的标签;在时令季节,西瓜、黄瓜、柿子、枣等果蔬经常无辜躺枪,每逢热销季节,“西瓜打针”“无根豆芽有毒”等谣言就会死灰复燃;虾、蟹、鸡等肉类食品经常被造谣者以变种、变异为噱头疯传网络,并生成多种版本。

    其实,像微波炉致癌这种“小儿科”谣言,稍微动点脑子就会发现破绽:微波炉加热会破坏食品结构,难道用煤气灶加热就不会了?如果会,那是不是说生吃食物才最安全?可问题是,三人成虎,这种谣言在网络上被疯传久了,原先的不信者也会变得将信将疑,最后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屈从于谣言。那些诸如“塑料紫菜”等给食品产业带来惨重损失的“莫须有”谣言,就是这样发挥其惊人破坏力的。

    如果梳理一下食品谣言产生、传播与扩散的途径,发现它们走的几乎都是网络的路子。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那些由别有用心者精心炮制、不明真相者随手转发,某些网媒未经认真把关的食品谣言便畅行无阻。

    同时,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主流报纸等权威媒体,几乎没有参与食品谣言制作与传播的可能,但遗憾的是,在这场食品谣言与真相的赛跑中,诸多权威媒体缺乏“领跑真相”的前瞻意识。不少沿袭传统思路的权威媒体人,对于微波炉致癌之类傻瓜才信的谣言,认为其缺乏时效与新闻性,不屑也不舍得拿出“宝贵”版面或黄金时间段去应对,直至疯传到连自己也将信将疑时才觉得有做文章的必要。这样,不但失去了澄清谣言的好时机,也失去了与网络争夺受众的题材。

    然而,迄今为止,中央和地方权威媒体的公信力仍是其他诸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威媒体不仅应是食品谣言的粉碎机,更应该成为食品真相的领跑者,且不应只局限于《人民日报》等少数几家。你想,市民在地铁上看手机得知一条“西瓜打针”的谣言后,在家里订阅的本地权威报纸上立马看到真相,或者早已在权威报纸上读到过这类常识,那谣言还疯得起来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