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14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丛老蠹鱼”来甬谈古籍

沈津:一册《永乐大典》价值900万元

    昨天,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原主任、中山大学特聘教授沈津现身天一阁,主讲了一场关于美国东亚图书馆藏中文书籍的精彩讲座。

    沈津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在上海图书馆任职时,曾追随顾廷龙馆长研习目录版本学,后任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16年,经手过的善本逾两万种。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曾如此评价沈津:“环顾海内外中文古籍界,能出其右者难以寻觅。”沈津的网名是“书丛老蠹鱼”,他著述数十本,几乎每本都与书相关,如《书城挹翠录》《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翁方纲年谱》《顾廷龙年谱》《书韵悠悠一脉香》《老蠹鱼读书随笔》等。

    藏书楼贵在藏书质量而非数量

    沈津教授对天一阁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曾来过两次。这次再临天一阁,他感慨道:“一个400多年的私人藏书楼,需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维持下来啊!明代的范钦真的了不起!天一阁的藏书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质量特别高,主要是地方志和登科录,极为珍稀。”

    沈津认为,评价一个藏书楼或者图书馆的标准,不是藏书数量而是质量。他重点介绍了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看到的41册《永乐大典》。当时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沈津做研究,给了他一个有趣的课题:想知道亚洲部的书籍中什么最珍贵,万一发生战争或者灾难的时候,可以最先把这些书籍保护起来。

    沈津展示了一张《永乐大典》的图片,上面有明显的历史的痕迹。他介绍说:《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不明,副本也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册且散落于世界各地,其中有200多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只有一册加一页,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地的《永乐大典》不超过10册。

    沈津说:“于是我写了一个报告给国会馆的亚洲部,在藏书中,《永乐大典》最重要。如果用金钱来衡量,一册《永乐大典》现在的价钱是900万元人民币。这41册《永乐大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

    影印出版是对古籍最大保护

    沈津介绍,目前散落在国内外的中华古籍大约有5000万册左右,就收藏实力而言,国内首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次之,海外则以哈佛燕京图书馆为最。“哈佛大学收藏了众多中国传统文献,包括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各种文化典籍。”

    在美国众多的东亚图书馆中,中文古籍收藏是一大特色。这些馆收藏的中文古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也高,很多是孤本、珍善本。“哈佛燕京图书馆目前收藏的中华善本有4000部,四五万册左右,仅明刻本就有1500部,其中国内各大图书馆空缺的版本就有189部之多。所以,我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国内没有的古籍善本以汇刊的形式编出,总共是67种37册。”

    藏书最终是为了用,沈津说,他曾经的工作就是把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国古籍进行分类和说明以及研究,以便于世界各地的读者阅读,“当然现在已经把4000部古籍全部电子化了,对于读者来说也方便了很多”,此外,善本书影印出版对古籍来说的确是最大保护。沈津还风趣地说:“我轻易不用‘孤本’这样的词,因为说不定日本的某个寺院、英国某个乡村的修道院里,忽然冒出一些珍贵的中国古籍呢!”

    记者 陈晓旻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