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童 经过多年治理,西湖的景色越来越美,水也是越来越清澈。5月11日凌晨5时,天刚蒙蒙亮,一名蓝衣男子想在苏堤边下水游泳,当即遭到一位红衣大妈和一位白衣大爷联手共怼:“西湖不是你一个人的。”5月16日浙江新闻 杭州的大爷大妈联手共怼欲下西湖游泳者,不只体现了杭城公民的良好道德自律意识,其在规劝中说:“西湖不是你一个人的,这是在损害西湖的形象!”听来尤其让人觉得有理有节、入耳入心。 现实社会中,一些人出门在外,不守规则、素质低下,常会引发舆情的“地域式攻击”。比如,类似地铁中吐痰的粗俗表现,有些人在给予批评时,也会习惯性地抛出“外地人”怎么怎么样的优势腔调。如此一来,原本是目标一致的劝阻和指责不文明行为,结果往往变成了大打“地域仗”的口水之争。所以,像杭州大爷大妈那样,有理也“有忌”,做到对不文明行为的精准批评,有时远比出面规劝和教育更为重要。 多些“不是你家”的文明共怼,既能让被批评者羞赧,汗颜于自己的不妥行为,又会使围观者目睹之后,设身处地从内心里觉得批评者掌握分寸、言辞中肯。如此这般,一个最大的效用,就是形成了就事论理的“集中火力”,让那些不得人心的自私自利表现,再也难觅转移话题的各种借口。 与“西湖的水”如出一辙,当天还有一条新闻称:位于丽江市区的某商厦内,停放的3辆小黄车被上私锁后,不知何人打印了10余张“你的吗”的质问纸条。爆料人称,商厦为办公楼,共享单车停在出入口本来就影响出行,上锁私用实在缺德,看到有人贴出质问纸条后,不仅搞笑还解恨。“丽江的车”搞笑是搞笑,但我又认为,这当中让很多人感到“解恨”,其实就是对“车子不是你家”的文明呼应和响应。 “西湖的水”与“丽江的车”,说到底,就是用精准的怒斥,汇聚成舆论对不守规矩和规则者的文明共怼。这种不约而同的引导之策,展示了民众道德素养的普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