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7版:幸福家庭为他们点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20户宁波“最美家庭” 请您来选

至今全市已有140户家庭获此殊荣

请在序号下方打√。多选无效。

    13 方贤儒家庭

    方贤儒今年80岁,1958年入党,1996年起担任东升社区老年协会会长,负责老年协会各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老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老人们的交口称赞。社区两处黑板报宣传阵地上的作品都是方贤儒老人的心血,查找资料、整理润色、誊写编排等都是老人一手操办的。方老的妻子朱佩芬在他的影响下,也担起了社区居民小组长的工作。方老的小儿子在新疆支教。方老说作为一名教师,能给边远地区的孩子上课,是党和国家给的荣誉,让小儿子不要辜负组织的期望,克服困难,安心教书育人。小儿媳勇挑家务重担,照顾家中两位老人和孩子。

    14 黄金来家庭

    黄金来家庭生活和谐,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积极做公益事业。夫妻俩勇于吃苦,共同创业,对待每一项工作都严肃认真、精益求精。致富后不忘乡里人,遇到村里祠堂修缮、清明冬至祭祀、村级活动开展等需要筹钱时,总是慷慨解囊,目前已累计出资5万余元。儿子黄狄清是一位大学生村官,一直勤勤恳恳,认真努力做好村委给予的每一任务,办好群众交代的每一项事情。同时,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在大学期间利用暑假去金华市偏远的小山村支教,报名参加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的志愿者活动等。

   15  张梅莲家庭

    张梅莲家庭积极投身于家庭品质建设。每年都会通过采购、交换的方式丰富庭院中的花草种类。庭院一年四季姹紫嫣红,邻里间相处其乐融融。除此之外,张梅莲一家还长期致力于书香之家的建设,订购各类报刊杂志,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交流,跟着书本认识世界。全家每天都会固定一个时间一起阅读,交流心得。每个月都会走进书店和图书馆,感受纸质文字的魅力。在解读书中世界的同时,一家人也会及时去认识大自然世界,在一次次的旅行中,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16 周静家庭

    周静家庭是一个有着祖孙三代五口人组成的家庭。作为余姚市荣欣毛麻制品厂黄家埠镇唯一一家福利企业的总经理,周静注重以人为本、积极实施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工作,近三年来企业交税400万元。企业投入了500万元建设了废水处理设施,做到了废水的无污染安全排放,并且60%的废水能有效再回收利用。企业成立了余姚市丰盛毛麻制品有限公司慈善冠名基金,每年拨出一部分资金去帮助社会上的困难人员,每年给镇敬老院送去慰问品。在关心社会的同时,周静还积极履行一个孝女贤妻良母的角色,每到周五,周静和先生总是带儿子去陪外公外婆,让老人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17 楼炎康家庭

    楼炎康以生产轴承配件起家,脚踏实地、刻骨钻研,实现了企业的技术革新,为2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在他的带领下,主要生产汽车配件的宁波磐吉奥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成了世界500强企业的指定供应商。妻子朱央萍在全力支持丈夫事业的同时,热衷社会公益,主动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积极为社区群众服务。为社区老年活动室捐赠全新的电视机,在五水共治、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各类公益活动中更是热心投入。在夫妻俩的言行身教之下,两个女儿均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平安宣传、五水共治、四城联创等公益志愿活动。

    18 周乾裕家庭

    周乾裕是胜山镇上蔡村的党总支副书记,也是上蔡村“工蜂”志愿服务团队的创建者。他和他的家庭上进务实、踏实肯干,积极参与和弘扬慈孝文化的建设,展现慈孝、文明、和谐的家庭风貌。周乾裕的母亲患中风,全家对其无微不至照顾,直至老太太去世。在妻子二十多年来默默支持下,周乾裕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年有320多天加班加点、起早摸黑,参与一线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员,带头参与慈善捐助,更是成了中华骨髓库入库者。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媳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务实的态度、客观的处事原则,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成为各自单位的优秀工作标兵。

    19 沈恩来家庭

    沈恩来是观海卫镇五洞闸村高背山的一个普通村民家庭,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向大家展示了慈孝的精神。沈菊芬是沈恩来的妻子,叔叔沈时诚患重度小儿麻痹症,生活无法自理。作为唯一的兄嫂,沈菊芬的父母一直担负着照顾弟弟的责任,沈菊芬从小就帮助着父母一起照顾叔叔的生活起居。成家后,沈菊芬毅然从年迈的父母手中接过了照顾叔叔的重担,开始了漫漫照顾之路。沈菊芬一日三餐风雨无阻地给叔叔送饭,洗晒被褥、看病吃药。二十多年来,沈菊芬没有一丝抱怨,悉心照顾叔叔的点点滴滴。

    20 顾菊莲家庭

    顾菊莲和周德利结婚有30余年,夫妻之间一直互敬互爱,举案齐眉。在对待长辈方面,顾菊莲和丈夫孝敬老人,任劳任怨。老人年纪增大,得了老年痴呆症,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神志不太清楚。但是顾菊莲没有半句怨言,默默地照顾了多年。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子女,子女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团结他人。顾菊莲一家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不乱扔垃圾,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的志愿者队伍中。对于在外流浪的动物也能积极收留。

    21 黄田菜家庭

    24年前年仅18岁的黄田菜,因为一场高烧造成全身几近瘫痪,失去自理能力。早年全靠身体硬朗的母亲照顾,随着母亲年纪的增长和眼疾的加重,照顾黄田菜的重任就压在了嫂子童冬芝的肩上。童冬芝只要忙好养殖塘和田里的农活,就会回家陪着婆婆和小姑,帮助家里打扫卫生,做点好吃的,帮助小姑子调理身体,在天气好的时候,陪她们晒太阳,聊天说笑话。只要小姑子身体允许,嫂子就牵着小姑子慢慢走,让小姑子原本不开心的心情逐渐好转。20多年来,童冬芝用自己的付出和真情,为世间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姑嫂情缘。

    22 陈贤良家庭

    陈贤良家庭是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热心公益,帮困济贫,是村和镇公认的“最美家庭”。陈贤良事业成功,热心家乡建设,夫妻俩投资100多万元建造文化礼堂,捐赠给村里作为村文化建设阵地和村民办酒场所。每年重阳节,夫妻俩总要去看望村里老人,送上慰问金或者慰问品,每两三年带老人出去旅游一次。妻子章素珍明理豁达,对继子视同己出,为了全身心地照顾儿子,推迟五年才怀孕生女,对继子感情的倾注胜于亲生女儿。在她的培养下,继子顺利地考入了浙江大学。

    23 方忠飞家庭

    选择世界献血者日结婚的方忠飞和潘凤燕夫妻,十几年热心公益,积累了数十本献血证,现在两人是献血志愿者圈里有名的“夫妻档”。夫妻俩先后荣获“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象山县无偿献血优秀志愿者”称号、“象山县红十字会博爱之星”称号等荣誉,被提名“最美象山人”“象山十大杰出青年”等……除去献血,平日里两人做得最多的是提供志愿服务。2012年,潘凤燕加入了“绿丝带”志愿者组织,腊八节去车站给排队买票的农民工送腊八粥;去培智学校教同学们做手工;给阳光家园的孩子们送学习用品、图书等。两人有一个10岁的儿子,孩子乖巧懂事,受爸爸妈妈耳濡目染,也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夫妻俩还先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4 王汉静家庭

    王汉静是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仑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大榭摄影协会理事,现就职于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他任教语文14年,专注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本人荣获区优秀班主任、区先进教师。妻子应晶晶,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仑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现在北仑中学任音乐教师,指导的校合唱队荣获北仑区中小学艺术节合唱展演及器乐合奏金奖12次;宁波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一、二等奖5次;浙江省中小学合唱比赛金、银奖各一次。曾荣获北仑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宁波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以及北仑区教坛新秀、浙江省音乐考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25 张鹏荣家庭

    张鹏荣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四口之家,真心待人是全家的处事态度,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努力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张鹏荣从前年起积极参加义务献血,保持一年两次,至今已累计献血1400毫升。张鹏荣一家住在顶楼,张鹏荣利用休息时间把屋顶上的雨水全集中收到两个大的储水桶中,用上下差压力把水引到楼下卫生间冲洗用,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

    26 张展芬家庭

    张展芬夫妻俩和儿子、儿媳、孙女以及亲家组成了一个和睦的七口之家。儿子周川在外资商场任职总设计,工作优秀,兢兢业业。媳妇江莉莎在公司任经理,爱岗敬业。孙女能歌善舞,幼小的心灵早已学会“以孝为先”,喂老人吃药,给老人端水,还会给老人家按摩捶背。全家人坚持一种幸福理念:信任、理解、包容。

    27 田辉家庭

    田辉在世纪城物业公司任职园区主任,负责的小区服务业主满意率98%以上。他主动定期在社区内组织安全培训、消防安全宣传、电梯安全宣传,开展跳蚤市场活动,活动安排免费为老人修剪头发、测血压血糖、磨刀修补衣物等公益项目,在中秋端午等节日组织社区活动,给社区居民送温暖。家庭生活健康和谐,家中订阅报纸、科普杂志等进行亲子阅读,日常每周组织最少两次一家人共同跑步锻炼,周末与孩子一同参加户外旅行、参加球类运动,每年节假日组织全家人到各地博物馆、历史名城等地参观学习,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请于2017年6月1日前(邮戳为准),在投票表格中打勾选出心目中的20户宁波市“最美家庭”(复印无效),并将选票剪下,邮寄至下列两个地址之一(不作重复计票):宁波市宁东路901号4楼宁波晚报时政新闻部收,邮编:315066;或宁波市宁东路2001号2号楼1219室,邮编:315066。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