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身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不完的爱心故事 道不完的邻里温情

翠中社区居民建爱心基金互帮互助

在一次募捐会上,一位小朋友和妈妈一起献上了爱心款。资料图片

    2007年5月,因感念邻居顾师傅的帮助,海曙区翠中社区的居民吴阿婆捐出了1000元,想帮助社区里有需要的人。社区由此发起了居民爱心互助基金会,设立严格的章程和管理、监督体系。这也是第一个社区层面在海曙区慈善总会名下设立的基金会。

    时光飞逝,一晃十年。这十年,爱心互助会共收到社区居民捐款15万余元,帮助了33户困难居民。这十年,也涌现了不少感人故事,故事里,都是道不完的邻里温情。

    爱心互助会源于两位居民的爱心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海曙西门街道翠中社区采访。作为爱心互助会发起人之一,72岁的社区居民顾忠勋回忆了互助会成立时的情况。

    当年,80多岁的吴阿婆刚搬到翠中社区,住在顾师傅家楼上。顾师傅在楼道里遇到她,总会和她打招呼,攀谈的次数多了,两人也熟悉了。阿婆常因生活琐事和儿媳妇吵架,一吵架心里委屈了,她总会下楼来找顾师傅聊天,顾师傅也常常劝慰、开导阿婆。

    “有一天,她拿着1000元钱过来,硬说要感谢我。我说,自己只是陪着聊天,根本没做什么,哪里用得着感谢呀。”顾师傅告诉记者,他婉拒了好几次,可阿婆很固执,最终,两人一起把钱拿到了社区,希望社区能把钱捐给有困难的人。

    “起初,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笔爱心款,特地召集居民开会讨论,在会上,居民张奶奶提议,社区建一个爱心基金会,帮助社区里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张奶奶还承诺,每年为基金会捐款5000元。”翠中社区书记徐女士说,就这样,第一个社区爱心互助基金会成立了。成立之初,居民们选举出7位热心、有威望的居民骨干建立基金理事会,并制定了相关的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及资助监督体制。

    徐书记说,爱心互助会的捐助对象由居民、社工提议,理事会要对其进行排摸了解,并开会讨论通过。互助会对资金的使用也都是通过慈善总会来进行,每年5月,在社区公示基金使用情况,接受社区全体居民的监督,每半年,接受居务监督委员会的财务审查。

    “由于资金管理透明,帮受双方都是知根知底的街坊四邻,互助会很受居民欢迎。”徐书记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这两天的捐款清单,钟女士600元,李先生、邱女士夫妇2000元,爱心人士1800元……

    “成立10年来,基金会共募集数百名居民的善款15万余元,目前,已使用善款4万多元,帮助了33户困难居民。由于善款的来源很单一,最初担心没有持续来源,互助会的钱用得挺省的,主要是捐助给社区重病致贫的居民家庭救急。不过,这几年,互助会也开始不断扩大受助面。”徐书记说。

    暖心故事不断,邻里温情道不完

    84岁的张奶奶是爱心互助会的“捐款大户”,从2007年开始,她每年捐款5000元,去年,张奶奶的爱心款“涨价”了,每年捐款6000元。她说,自己是被吴阿婆感动,她和老伴的养老金吃穿足够了,拿出这些钱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更何况,捐款无论多少,都是一份心意。

    翠柏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每个月都会进行爱心义卖,把义卖所得的钱捐给爱心互助会,10年来,已捐了14000多元;有一位刘阿姨,人在北京,每年都不忘把善款寄过来;一位80多岁的社区老人,每年年底都会拿出一年的高龄津贴,捐到基金会;还有一对老夫妻,已经搬离了社区,每年都记挂着捐款,每次来都要转两三辆公交车、花一个多小时赶到社区……

    “类似的爱心故事,太多太多了,还有一位胡阿婆,身患重病,爱心互助会理事上门送善款时,她却怎么都不肯收,她说,自己有女儿会来照顾,社区还有比她更困难的家庭,她就把这笔善款再捐给互助会。”徐书记说,

    汇聚着居民情谊的爱心款也给困难家庭带去了抗击病魔、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动力。社区陈大姐原先身体状况就不好,丈夫出车祸去世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爱心互助会就帮助陈大姐渡过难关;骆师傅重病住院,由于没有成婚,他一直孤身一人,平时和邻居也不怎么交流,当爱心互助会把善款送到医院时,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当年促成爱心互助会成立时,我也没想到,这么小的一个举措,后续能引来如此多的爱心力量。我自己也成了受助对象。”顾忠勋说,2009年,他的妻子患癌症住院,家里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当时,他并没有跟社区说过这件事,但有一天,社区书记和互助会的理事就送来了1800元爱心款,“以前都是帮助别人,现在自己接受帮助了。更切身体会了这一份珍贵的邻里情谊!”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毛一波 江丽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