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路灯”与“装儿子”是否异曲同工?

(朱慧卿 绘)

    司马童

    100多米长的村道上竟有44根路灯!近日,西安雁塔区鱼化寨街办小烟庄村的村民向媒体反映:某幼儿园门口的村道仅百余米长,三四米宽,路两边却都安装了路灯,而且间距很小,有的只有两三米,密密麻麻的,这是多大的浪费啊!

    5月23日《华商报》

    业内人士称,农村使用的太阳能路灯一般都是6米高的灯杆,最合适的间距是20米,实际操作中一般都在25米左右。所以,两三米的间距,且在狭窄村道的两边都安装,岂止是太荒谬,简直可称是在“种路灯”了。

    事出反常究竟有没有“妖”?据当地知情者爆料,安装这些太阳能光伏发电路灯,政府部门有相应的补贴;另外,该村即将拆迁,有人突击安装路灯,能不能用无所谓,这无非是为了下步套取政府补贴和拆迁赔偿。随着媒体采访介入,街道办的调查回应称,这些路灯是由村民私自安装的。换言之,村民密集“种路灯”,连村干部都不知情,更何况是上级主管部门了。可问题是,如此回应,信者几何?

    关于“种路灯”,关于“等赔偿”,其实已非首创之举。网上检索可知,同样在陕西省,同样在西安市,去年5月就曾曝出类似消息:该市长安区姜仁村村东的一条村道上,4公里路竟设700盏灯;这些路灯大多数间距不到10米,最短的甚至不足5米。据说,这些路灯均由村民“集资安装”,而原因同样是村庄已被纳入征地范围。当时就有人提出质问,买路灯或可“集资”,但装哪里、怎么装,岂会任由村民来拍板决定?

    “种路灯”与“装儿子”是否异曲同工?日前,新华社痛批扶贫造假,文章披露,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戏码。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但“演技”再好也难让百姓接受,“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不仅被抓了个现行丢了脸,更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那份真心。

    “装儿子”露馅了,“种路灯”藏些啥?一般来想,既然像“种路灯等赔偿”这样弄虚作假的桥段,已经在一个地方出现并遭媒体曝光过,理应早该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警醒与重视。但如今一年过去,故伎仍在上演,要么是监管者在打瞌睡,要么就是某些涉责机构在“纵容做局”了。如此说来,“种路灯”不啻是另一种的“装儿子”手法了。

    一个省际交叉考核,揭出了扶贫造假的“装儿子”老底;有些财政补贴,我看也该多试“换换考官”之类的严谨之法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