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买柴火、糖、肥皂都要凭票 买卖房屋要写明理由

这些票证您都见过吗?

首次展出的近百年宁波中学校徽。
1968年6月国营甬江饭店食宿费每天是5角。

    昨天,在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图书馆里,看着一张张肉票、煤气票、糖票,不少小学生疑惑地问道:用钱买就行了啊,为什么还需要这些票证呢?

    为纪念“6·9国际档案日”,鄞州区档案局昨天在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宁波记忆”档案藏品展,展出的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宁波的房产屋契、房屋税单、生活票证、火花、车船票、旅游门票以及校徽、证件、地图、唱片等实物。其中,很多东西现在已经不再流通。

    在展出的这些档案藏品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生活票证,其中包括买各种生活用品的票,比如糖票、粮票、肥皂票、煤球票、酒票、烟票、奶粉票等。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些票证现在都不再流通。

    不过,身为70后的记者却发现了两种票证之前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一种是柴火(引火燃料)票,另一种是宁波浴室票。

    生活票证的收藏人张扬今年60岁。他告诉记者,柴火是以前烧煤炉的时候引火用的。“在我的印象里,现在的第二医院附近和江北中马路就各有一家柴火店,市民可以凭票到店里买柴火。”宁波浴室票则是一票通用,可以凭票在宁波多个国营浴室洗澡。

    除了生活票证,展出的交通票据也充分说明了我市交通事业的长足进步。

    上世纪60年代,我市已经有了各种便捷的公交线路。也有些地方道路交通不发达,但水系四通八达,因此设置了渡口,渡船就在两个渡口之间通行。这些渡船的过渡费基本都是2分。比如,鄞州区铜盆浦、翻石渡等渡口的过渡费每人每次2分。

    有了吃有了行,还有住,鄞州区档案局家庭档案联谊会副会长郁松林带来了不少房产屋契。比如,鄞州区姜山镇一名周姓农民买了一名周姓工人的房子,在这张1973年的买屋契存根上,除了写明了房屋地址、买卖价格、应纳税额外,还分别写明了两人的阶级成分。

    相比现在,当时的房屋已经不能用白菜价来形容了。这间房屋虽然没写明面积,但价格仅550元,税额则为33元。

    拿到屋契后,是不是意味着房屋正式成交了呢?郁松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因为,根据当时的规定,买房人和卖房人都要写一份申请书,到各自的生产大队、企业或居委会去审批,在申请书里还要说明买房或卖房的理由。

    上述的买屋契存根就附着两份企业和生产大队的证明,并都郑重其事地盖了公章。

    在展出的藏品中,还有一些比较冷门的,比如旅社的发票。记者注意到,由于当时没有手机,通讯基本上靠旅社里的电话。因此,旅社还专门单设了一种代收电话费的收据或发票。

    有些旅社还提供雨伞出租。宁波某地的一家人民旅社就为一名姓杨的旅客开了一张出租雨伞的付款凭单:每个钟头1分,一共租了11个钟头。记者 林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