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钦 昨天《东南商报》报道,在去年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和今年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早已宣称,将用3年时间投入50亿元,在河姆渡遗址北侧的余姚三七市镇兴建中国首个机器人小镇,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于一体的智能化卫星城,旨在打造成为宁波新的地标。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来仪。只有超前规划的城市框架,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机器人小镇才会迎来发展机遇。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机器人小镇和浙江大学机器人学院建设如火如荼。目前,这里已引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1位,项目23个。这些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事实上,机器人小镇的意义在于把智能经济、智能制造的高端技术,放在阿拉宁波市民的身边,使企业和市民感同身受。而打造机器人小镇,需要秉承“匠心”精神,更需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将机器人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生活配套功能进行有机结合。一旦建成,将使宁波经济从工业2.0时代升级到4.0时代。 目前,宁波至余姚的城际列车开通在即,而机器人小镇恰巧位于杭甬线原叶家站(规划中的三七市站附近)北侧3公里。筑巢引凤,宜交通先行,因此,尽快开通城际列车的三七市站迫在眉睫。而且,规划中的三七市站可更名为机器人小镇站或河姆渡站。从此站坐公共巴士往北3公里到达机器人小镇,往南4公里便是举世闻名的河姆渡遗址。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慈城站往西延伸5公里,也可以直接抵达机器人小镇。 跨国企业在选择落户的时候,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政府效率、交通便利度、产业链配套和当地市场等因素。投资环境好,交通便利了,自然有凤来仪,甚至出现“筑巢引凤”向“以凤引凤”转变。 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智能人才,引进院士和专家建立工作站室,是促进一个城市产学研用结合、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客观需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固然是“梧桐树”,但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则是极品“金凤凰”。 据记者了解,天津、东莞、芜湖、合肥、沈阳、杭州等城市,是目前余姚机器人小镇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如,合肥坐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得天独厚的科教人才优势,欲打造国家级科创中心。宁波要栽“梧桐树”,首先得练好吸引“金凤凰”的真功夫。筑巢引凤,交通先行。打造“机器人小镇”是一场持久性的战役,想旗开得胜,城际铁路、地铁需“打头阵”。这样,阿拉宁波市民离机器人时代的春天也大大跨进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