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婚礼真营销

    5月21日,微博传出成都一高校43人的班级,出现了15对情侣,毕业之际在重庆一景区集体举办婚礼,8对还领取了结婚证。这一“新闻”在随后数天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和微博用户关注的焦点。然而,记者数日来调查发现,活动是由某旅游网络服务平台和某景点策划,目的是为了商业推广,其中班长是策划公司经理,“情侣”多由演员担任。6月1日《成都商报》

    亵渎了爱情圣洁 商业策划借助爱情和婚礼进行,无可厚非,但最基本的前提,应该是保证人员信息的真实。“毕业不分手“、“最强班级”、“最有爱班级”,很显然与事实不符。可以说,商业策划一旦失真,就有误导消费者之嫌,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所以说,炒作的假婚礼是彻头彻尾地为了一己之利,而又真真切切地亵渎了爱情的圣洁。好在事情的真相来得不算太迟。 杨玉龙

    考验了媒介素养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源。除了要求个体要恪守真实性的基本操守外,也离不开群体性媒介素养的自我审查。如果在看到消息后,根据经验和常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何能在不明确信息的真实性时,能多一点求真的态度,如果在转发之际,能够做到“不可靠不动手”、“不明确不动手”、“不确定不动手”的三不原则,则虚假信息就会“止于当止”,其影响力和破坏力也会被控制到最小。唐伟

    岂能“雁过了无痕” 有关部门应该依照法规严肃处理,让虚构事实的虚假广告的始作俑者付出违规成本和法律代价,主流媒体应当澄清事实,予以谴责,肃清影响,以儆效尤。否则这次是“43人毕业班15对情侣”,下次还会编造出什么样的更加离奇、惊悚的事件来?那些刚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会如何看待创新与诚信、爱情与责任?那些不假思索、不辨良莠、一哄而上抢报、转发吸睛“新闻”的媒体和个人,又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呢?斯涵涵

    作茧者必自缚 商业炒作是技术活,有些无伤大雅的炒作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背诵某古典名篇景区免门票等。人们无法容忍的是造假,特别是夹带商业利益的造假。“43人毕业班15对情侣集体婚礼”就是这种造假典型,而且造假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制造病毒式传播效果。这是要犯众怒的。陈广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