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风峻骨”特别展昨开幕,展示潘天寿艺术人生:

“我就是故乡雷婆头峰上的一块石头”

潘天寿之子潘公凯在参观展览。记者 周建平 摄

    昨日,高风峻骨——潘天寿艺术人生特别展在宁波帮博物馆开幕。在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宁波帮博物馆以举办特别展的方式,展现他的人文风范和民族情怀。展览内容分为“乡关何处”“臻于至境”“仰望风骨”三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潘天寿的艺术人生。

    开幕式后,潘天寿之子潘公凯在宁波帮博物馆报告厅作了《传统派与传统主义:以潘天寿为例》专题讲座。潘公凯的现场演讲,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生动有趣、外表冷静、内心火热的民族翰骨。

    雷婆头峰是潘天寿童年的乐园

    潘天寿,1897年出生于宁海县冠庄一个普通家庭。村西一座嶙峋的雷婆头峰,是他童年的乐园,也使他养成了大山的胸怀和石头的性格。

    “我就是故乡雷婆头峰上的一块石头。”这是潘天寿对故乡的真情表白。63岁后,他自号“雷婆头峰寿者”,可见他的怀乡之切,恋土之深。

    潘天寿极其看重美术教育,他曾说:“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1928年,潘天寿被聘为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中国画主任教授,自此一生都未曾离开这所高等学府。他将人生中的半个世纪都奉献给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

    潘天寿的文化自信有两个来源

    在讲座中,谈到20世纪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之下,潘天寿为什么还能坚信中国民族文化的世界性价值?他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潘公凯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来源:一是潘天寿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切理解与热爱,二是他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有长时期深切的考察与判断,正如他一贯教导学生时所说的,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两大高峰,各有其伟大的成就,而且,也应该各有其光辉的未来。

    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唐佩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