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环保局公布了《2016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这份环境“体检报告”显示,去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平稳,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主要水源地水质良好,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呈稳中向好态势。 不过,公报也指出,我市环境质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仍然较缓,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较低,劣Ⅴ类水体还占一定比例,部分平原河网污染较重,环境空气中PM2.5污染物存在超标现象,近岸海域水质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浓度较高。 大气环境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8天 2016年,我市市区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全年空气质量达标310天,超标56天,其中轻度污染54天,中度污染2天,无重度污染。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1(越低越好),达标天数比例84.7%,相比2015年,综合指数下降0.51,优良天数增加了8天。 市区环境空气复合污染特征明显,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臭氧。其中,PM2.5年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比前年下降13.3%,但仍超标0.11倍;臭氧则超标了26天,超标率7.1%。 按综合指数计算,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新标准先行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9位,比2015年上升5位;在长三角地区25个重要城市排名第5位,比2015年上升1位;在省内11个地市排名第5位,比2015年上升1位。 而对于市民最为关注的灰霾天气,公报显示,“病情”比前年稍有好转。2016年全市灰霾日共67天,比例18.3%,比2015年减少7天,下降2个百分点。 在大气环境中,市民另一个较为关心的话题自然是酸雨。 2016年全市酸雨污染程度继续减轻,全市消除重酸雨区。其中,中心城区、象山、镇海为中酸雨区,其他地区均为轻酸雨区。与2015年相比,酸雨率有所下降,降水酸性程度有所减弱。 水环境 劣Ⅴ类断面下降5个百分点 和大气环境一样,市民对水环境,特别是饮用水环境的关注度同样很高。 让市民放心的好消息是,2016年我市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全市重点监测饮用水源地35个,水质达标率97.1%。其中Ⅰ类水的水源地3个,Ⅱ类水19个,Ⅲ类水12个,1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以Ⅱ类为主,80项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类等毒理指标均未检出。 此外,2016年我市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改善,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有提升,劣Ⅴ类断面比例有所下降。 地表水80个市控监测断面中,水质优良率48.8%,比2015年提高3.8个百分点;功能区达标率68.8%,比201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3.8%,比2015年下降5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全市水质优良及功能达标的水域主要分布在甬江水系各支流源头及宁海、象山境内入海溪流。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较低水域主要位于平原河网,劣Ⅴ类断面主要集中在慈溪河网、鄞州河网。 各水系水质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宁海内河水质优,甬江水系、奉化内河、象山内河水质良好,市区内河、余姚河网、镇海河网、北仑河网、鄞州河网为轻度污染,慈溪河网为中度污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浓度过高,仍是造成平原河网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 声环境 去年象山最“安静” 去年,我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总体较好,各县(市)声环境质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基本保持在55分贝左右,市区略差于其他区域。与2015年相比,市区及各县(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无明显变化。 具体而言,宁波市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6.5分贝,声环境质量属一般;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均属较好,分别为54.2分贝、54.0分贝、55.0分贝、53.9分贝,宁海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属一般,为55.3分贝。 在道路交通噪声方便,宁波市区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9.2分贝,声质量属较好。 自然生态环境 宁海最好 生态环境质量是按照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等5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表述。 2016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79.5,等级为优,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排名第6。与2015年相比,EI指数降低了1.3,排名保持不变。 我市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是宁海县,接下来则依次是象山县、奉化区、鄞州区、余姚市和北仑区,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优;慈溪市、镇海区、江北区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良;海曙区、原江东区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记者 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