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宁波公安跨越22年锲而不舍攻坚“绿洲珠宝行抢劫杀人案”纪实(三)

余姚民警在排查线索。
前往西南地区排查的民警徐霄雷、吴寒冰、蔡洪波(从左到右)

    脚步不停

    2004年1月22日,大年初一,上午7时许,正在单位值班的包中捷在公安网上看到一则警情:绍兴市诸暨县在当天凌晨2时30分,发生一起持枪杀人抢劫案,诸暨第一百货商店一名保安被嫌疑人用手枪击伤。

    包中捷是2003年3月1日任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的。上任后不久,包中捷在时任宁波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巫波伦的亲自部署指挥下,迅速组织人员对前面9年的所有资料进行了梳理汇总,同时加大对专案组的人力充实,全力准备攻坚。

    凭着老侦查员的嗅觉,包中捷感到这则警情背后可能隐藏的信息。他马上联系罗国安,请他火速赴诸暨实地了解情况。

    大年初一一早,罗国安前往诸暨。这次,犯罪嫌疑人在逃跑时,把枪丢了。在案发现场,罗国安第一次看到了这把枪,黑色胶木柄的制式手枪,犯罪嫌疑人在枪管外自己加上了消声器的接口。

    大年初二,巫波伦局长立刻指派时任市公安局刑侦副局长江国梁带队赶赴诸暨。根据省厅的部署安排,诸暨案部分涉案物证由宁波市公安局来鉴定分析。

    刑侦支队民警林锦锋从大年初二中午开始,就在市公安局的生物检验实验室等候指令,当天晚上9时许,诸暨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同志,将现场提取到的一个嫌疑人遗弃的面罩送到了她手中。林锦锋马上对这个宝贵的物证经行实验室检验。

    第二天凌晨2时许,检验结果出来了,公安机关第一次提取到了重大的,足以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痕迹物证,这也给了专案组巨大的信心!

    宁波工作组在诸暨工作了整整一个月,虽然侦破遇到阻力,但是宁绍两地专案组成员,在省公安厅的领导下,都是信心百倍。

    围绕枪支来源,宁波专案组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随着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专案组还将以前两起案件中遗留的重要物证进行再鉴定、再处理、再调查。专案组民警行程数万公里,走遍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遍访专业机构和当地群众。

    龚建江说,诸暨“1·22”案中案犯遗留的枪支,确定为拼装的五四式枪支。其中枪身是黑龙江某兵工厂生产,拼装的黑色胶木柄则很大可能从中国西南边境流入国内。

    专案组成员吴寒冰告诉记者,为了查找枪支和骨柄刀的准确来源,他和蔡红波以及海曙分局的徐宵雷、程任远一道,五次挺进西南边陲。

    “每一个边境口岸都要开展工作,每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都要走访到位。”吴寒冰说,为了确保工作细致不疏漏,大家几乎都是徒步挨村挨户开展工作,分发悬赏告示,调查刀枪来源,有时候为了访问一座苗寨,要翻过几座大山。

    吴寒冰的笔记本中清楚地记录着,他们耗时最长的一次出差时间长达3个月零28天,从广西的防城港出发,沿着祖国的边境线开展工作,全程基本步行,一直走到藏区的边界口岸高黎贡山,“每个人都走坏了两双鞋。”

    蔡洪波记得,有一次他们来到云南红河州公安分局请求当地公安机关协助调查。“接待我们的是当地刑警大队的范大队长,他听了我们的汇报,看了专案资料册后,双眉紧锁,久久不说话。”蔡红波回忆,最后,范大队长让他们次日上午9点,到大队会议室商谈工作。

    “我们第二天准时抵达会场,一进会议室,我们有点吃惊,一屋子的侦查员,全红河州刑侦系统所有股级以上的干部,都到场了。”蔡洪波说,原来,这位范大队长被宁波同志的工作精神给感动了,他把所有的干部请到现场,就是为了让大家都感受一下宁波公安的战斗力。

    范大队长在会上说:“我以前不知道,原来刑侦工作可以做到这种极致,这样全面到位的专案资料手册,这样的物证查证力度,我从来没见过!宁波的同志为了这1%的希望,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你们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

    专案组的工作,得到了红河州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专案组的真诚、敬业、执着和信念,感动了一个个口岸派出所,感动了一位位热心的群众,甚至还包括国内顶尖的科学家。

    为了确定骨柄尖刀的来历,专案组赴北京数次拜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动物研究的泰斗张亚平,都因为张院长公务繁忙而未能如愿。专案组民警在中科院门口一等就是5天,最终民警的坚持感动了张院长,同意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动物基因检测技术帮专案组检验,首次明确了这刀柄是罕见的印支虎胫骨近端骨头所制,这种虎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进一步明确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范围。

    新的曙光

    案件不破,脚步不停,即便身处混沌,但是专案组一直坚信曙光就在前方。2007年,现已担任宁波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叶忠华,从包中捷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当时的刑侦支队支队长,全面接手专案工作。从1995年案发,这已是刑侦支队的第四任掌门人。

    时隔三年后,案犯再次按捺不住动手。2007年11月6日晚21时05分,诸暨市嘉瑞珠宝行发生抢劫杀人未遂案,省厅迅速将此案串并。通过对案发现场遗留的断线钳、RO管等物证来源的进一步查证,以及之前1998年案件中遗留的老头帽、消音器网罩片,专案组通过大量工作,将物证落实到了生产厂家、销售渠道及相关客户。

    与此同时,刑事科学技术又有了新进展,这次专案组得以采用新武器——生物检材建模比对工作。生物检材建模工程浩大,但是一旦构建成系统,将使刑侦工作打开新局面。当时的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王惠敏全力支持这项工程,无论是人、财、物都给予充足保证。

    侦查员吴晓东记得,专案组让他配合余姚、慈溪等地公安部门,进行试点建模工作,整整一年多时间里,他每天都在抽丝剥茧,期待从中发现蛛丝马迹,“我坚信这些等待一定会开花结果。”

    负责调查线索的侦查员依旧艰辛,专案组民警一直保持着一年至少两次的频率,赶赴云南边境地区开展工作。

    徐霄雷记得,为了能从云南当地浙江商会的负责人处获得线索,他足足上门拜访了八次,前七次一直被拒之门外,到了第八次,商会负责人终于被打动了,很积极地配合他们寻找线索,并动用自己的关系联系了邻县商会负责人,帮助他们解决了数据采集联系难的问题。

    因为地域差别,加之条件限制,当地很多资料没有录入系统,侦查员手工翻档案,抄录笔记,往往带去10支笔,转眼就没墨了,正是通过不懈的努力,专案组在云南采集到了大约10万条人员信息。

    2010年上半年,省公安厅组织开展对诸暨“11·6”案件相关视频分析工作,由当时的刑侦副支队长沈汝秉带队,宁波的年轻技术员贾向红与全国、全省的视频侦查专家一起,花费近三个月时间,仔细辨认了近1500千兆的视频资料。

    2010年9月,在时任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利达的具体部署下,宁波公安机关发起了新一轮攻势,通过将“绿洲珠宝行抢劫杀人案”凶嫌照片向社会公布,并向社会悬赏的方式征集破案线索。2005年,公安机关曾悬赏20万元,可当时还没有嫌犯影像资料。而这一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波市公安局将悬赏金额提高到了50万元。

    悬赏通告发出后的几年中,各类线索纷至沓来。专案组组织专门力量远赴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对群众举报线索一一予以查证排除。

    2010年,罗国安已经65岁了,尽管精力大不如前,但他依然坚持在专案组“义务劳动”。罗国安说,这个案子没破,他的心里有个疙瘩,只要专案组需要,他跑得动,也愿意继续跑;这一年,海曙分局民警包晓峰初出茅庐,怀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正式成为专案组的一员,当时海曙分局陈志国局长说的一番话后来一直留在了他的心中——搞刑侦,要有必须侦破案件的决心、要有坚信有能力破案的信心,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

    艰难推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案组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运用将会成为案件破获的关键,而为科学技术提供支撑的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则更凸显其重要性。当时,一些因为工作安排、身体、年龄等各种客观原因离开专案组的侦查员,在离开时候都会把工作心得和调查资料完完整整交到后人手中,这为专案组重新梳理案件相关信息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年,专案组将前期调查所获的海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全部输入公安信息系统进行比对,大家深信,巨量信息的积累终有一天会迎来惊喜的“碰撞”。

    拨开迷雾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专案组所有人有过某项调查即将突破的欣喜若狂,也有过陷入死胡同的无奈低沉。

    2014年下半年,一条来自省内金华的线索显示,有一名男子在身高、年龄等方面与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刻画相当吻合,该男子曾开过小型机械加工厂,与宁波客户有来往,绍兴2004年发案期间曾经在绍兴待过。吴晓东获得这条线索后,立即与罗国安等人一同赶去金华磐安,然而最终却证实这人并非犯罪嫌疑人。

    2015年,有线索反映萧山一名男子,曾经做过钢结构生意,1995到1996年期间在宁波生活,1997年买入了一辆高级轿车,并在宁波上牌。2004年期间在诸暨生活。且生物检材检测高度疑似,为徐姓。

    “当时该男子就居住在萧山与绍兴交接处,翻过一座小山就是案发地。”吴晓东与同事到达男子居住的三层楼民房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把断线钳,眼睛四下里一扫,院子里地上散落着各式五金工具,一边平房里还有小型车床。

    “整个人都发热了,当时觉得这次或许真的有戏。”吴晓东说大家信心很足,提取生物检材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专案组还专门去了两次,可最终通过进一步比对后,排除了该男子的嫌疑。

    一直到案件最终破获为止,专案组对两千余条群众举报线索一一查证排除,尽管一次次从无限接近终点被拉回原点,但始终没有人放弃。2011年开始介入专案的杨均,当时主要负责甄别梳理慈溪过往发生的案件,完成从人到案的研判,找出可疑对象,供专案组落地查证。

    “有时候任务下得紧急,量也非常大,有一次领导给了我们一份1300多人的名单,需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从人到案件,再一层层缩小范围,提取出较有可能的人员供其他侦查员查证。”杨均说,这样的工作,这几年从未间断地在做,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留下的就有了更大的可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