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侦查员在云南边境调查物证时遭遇洪水。 |
 |
罗国安写的关于绿洲案的笔记。 |
发起冲刺 2016年7月26日上午,省公安厅召开“1·22”系列持枪杀人抢劫案件专案会议。 受时任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刘凯委派,宁波专案组由市局党委副书记励健带队,带领海曙、余姚、慈溪分局责任领导,以及罗国安、陈志国等专家成员,开赴杭州,专题向时任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黎伟挺汇报宁波前期专案侦办以及下步侦查建议。会上,省公安厅要求宁波、绍兴两地公安机关为进一步发起专案攻坚做好准备。 省委常委、公安厅长徐加爱在期间专门听取了案件汇报,指示要对此案全力侦破。根据徐厅长的指示,11月23日,省厅正式成立专案攻坚指挥部,由黎伟挺担任“宁绍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案件侦破总指挥,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俞流江任副总指挥。会上,省厅与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签订了专案攻坚责任书,将工作细化,责任到人。 刘凯局长高度重视此次绿洲案的冲刺攻坚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就警力调配、工作方向、协调分工等问题作出指示。自此,宁波公安机关在省公安厅的统筹部署下,在市局党委的具体指挥下,对余姚、海曙、慈溪等地公安机关进行全警动员,以“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为工作方针,全力以赴开展对四起案件相关物证和人员的再排查。宁波还派出精干警力充实到省厅组建的新侦查团队中,并组成信息、侦查、视频、技术等四个工作组,累计分析人员信息75000余人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余姚公安机关在这次攻坚冲刺中展现出极大的责任担当,陈见副局长主动向省公安厅立下军令状,他带领30名余姚公安局的精兵强将,承担着最繁重的异地排查和视频复看等工作。 2017年1月,余姚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施文华带领由余姚、海曙民警组成的13人侦查组,兵分4路,在诸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对诸暨市27个乡镇街道按片区划分,针对筛选出的1600余名重点人员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且一一落地见面查证,建立一人一档。 尽管任务繁重,异地排查困难重重,但大家士气高涨,并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三个多月时间里,侦查员们吃住在一起,每天工作结束回到驻地后,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开会统计工作进度,总结不足与发现的问题。 对于这段经历,包晓峰深有感触,日复一日大量繁琐的工作中,专案组成员们时常互相勉励:勿以为我们的排查工作没有尽头,勿以为我们的付出没有回报,勿以为我们的坚持没有意义,苦中作乐才是刑警本色!相比22年来几任专案组、几代侦查员为了案件的付出,哪怕我们的付出与努力最终没有回报,只要这块排查工作在我们的手中见底,也是为后继者的铺垫,那我们的“无用功”也就是“有用功”。 侦查过程中,大数据其实是靠专案组成员“跑”出来的。专案组成员王瑞真记得,今年2月的一天,他接到专案组指令,要求他和同事前往河北石家庄,找寻人员配合调查。尽管资料上人员信息详实,但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地派出所给他们指出这名人员大致居住的一个500多人的行政村,然后王瑞真和同事就从村口到村西,通过村民打听,最终经历了整整一下午,找到人时太阳都已经下山了。 侦查过程中,专案组成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中艰难险阻不言而喻。来自慈溪市公安局的专案组民警张思翔在绍兴越城区查找线索时,就遇到过“导航也找不到”的地方。为了找一名油罐车司机询问线索,晚上10点多,张思翔和同事按照约定时间到达对方所说的地点,没想到根本没有对方所说的厂房。“我一边和对方描述来时看到的标志性建筑、桥梁,一边开车一边按喇叭让对方听。”随着对方电话里传来的喇叭回声越来越清晰,张思翔知道走对了路,摸索了大半小时,终于找到了对方所在的厂房,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人员排查组不妥协、不放弃的同时,视频组围绕系列案涉及的所有视频监控,展开了筛选、复看工作,累计查看视频1500余千兆,记录信息16000余条。 陈见说,视频组成员一开始对诸暨是完全陌生的,但是为了最大限度获取监控背后的隐藏信息,侦查员还需要实地踏勘。哪个监控在什么位置?一条小巷连的是那一条小巷?侦查员一遍遍去跑,一遍遍进行实地侦查实验。任何可疑或者不能确定的信息,都要反复核实,直到明确或排除。到后来视频组成员都感叹,诸暨的城区和周边一些乡镇,他们摸得比余姚都熟。 2016年12月底,余姚、慈溪地区的生物检材建库工作已经初现规模,在工作中,基层警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某个对象不配合,侦查员一遍遍打电话,最多打了20遍电话,给对方做解释工作,感动对方。 慈溪民警裘迪辉说,所有民警都展现了极强责任感,全部放弃了双休,所有民警扑到信息采集上面,找不到人的时候,发动村干部一起驱车到外地采集。大家有一个共识,只要对省厅专案组的侦查工作有助力,那就是基层民警义不容辞的职责。 尾声 2017年3月29日下午14时21分,专案总指挥黎伟挺下达了抓捕命令,籍贯台州临海的犯罪嫌疑人徐某,在诸暨暨阳街道落网。通过对徐某生物检材的进一步核对,专案组确认他就是宁波、绍兴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 案件告破的捷报传出后,迅速在宁波社会各界掀起了极大关注,一时间,网上、网下都以最快速度传播着这个好消息,市民、金店行业、警界内部……所有当年接触过、这些年听说过案情的人都显得很振奋。 3月30日下午15时,浙江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通报案件侦破具体情况,从全国各地连夜赶至诸暨的数十家媒体记者早早等候在发布会现场,而其中宁波的媒体占据了绝大多数。宁波电视台甚至将卫星直播车也开到了现场,对发布会全程进行了直播。 《宁波晚报》即将退休的老记者戴伟龙在1995年案发时就一直关注案情进展,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在自己即将告别职业生涯的时候,能执笔绿洲案告破的新闻稿,觉得非常光荣。 绿洲案告破的消息,瞬间点燃了甬城。一家家媒体长篇累牍的跟进报道,一个个电视栏目以各种角度解读案件,一位位网友在微博、微信上抒发宣泄着自己的情感。网友“chuzang”评论说“悬案告破,大快人心!”,网友“风儿46”称赞道“锲而不舍追踪罪犯,过去那么多年还能破案,了不起!” 对于警方历经22年终破此案,宁波市民一如既往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有人感叹:“努力了22年,这是真实的不放弃……”,有人直言:“感谢这个技术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让那些罪犯无所遁形,但这更是尽心尽职的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告慰逝者,为所有参与破案的警察点赞。” 的确,1995年绿洲珠宝行案发至今,宁波市公安局一共经历了牟高望、郑杰民、巫波伦、王惠敏、刘凯5任局长。22年来,每一位新上任的局长,都会从前任局长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推动案件侦破。 22年来,4代专案组侦查员不断接力,全市公安系统参与过此案侦查的民警更是不计其数,如今,大家心中共同的重担终于卸下。 听说抓获了嫌疑人,许多宁波老公安掉了眼泪。 陈志国,当年第一个踏进绿洲案现场的专案组成员,如今已在海曙人大担任主要领导多年。当年他离开公安的时候,将自己大半辈子从警生涯积累的各类案件破案资料全部烧了,只留下一个档案袋,那就是绿洲珠宝行的档案袋。他说,绿洲案不破,其他成就不值一提。如今,他终于给自己的这份情结画上了一个句号。 施加祥,那个绿洲案发时紧张到摸不着自行车钥匙的刑侦大队长,得知此案破获的消息时,心中百感交集。22年来,他始终确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案子一定会告破,“在有生之年看到案子破了,真的没有遗憾了。” “29日晚,朋友圈被案犯落网的消息刷屏,都是欢呼的声音,大家压抑得太久了。”1995年绿洲案勘查现场时,还是年轻后生的孙岳庆清楚记得,案发当时自己女儿才6个月大,如今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即将走上社会,而他也已两鬓斑白。向来严肃的他脸上露出久违的轻松笑容,“22年了,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 从疲惫到忘却疲惫,从遗憾到没有遗憾,专案组成员在得知案犯落网时,大家的心路历程竟是那么殊途同归。 余姚的施文华,得知破案消息的那一刻,留下了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时。 接到抓获嫌疑人消息的那一刻,海曙分局鼓楼派出所副所长包晓峰正带领队员在山区工作,作为专案组里最年轻的的成员,他除了激动还有骄傲,“有生之年能参与这起案件的侦破,是专案组成员的骄傲,也是每一位浙江公安人的骄傲。” 面对堆起来整整有三人高的90余册工作卷,市局刑侦支队民警吴晓东,终于怀着复杂的心情,跟这些他亲手整理的20余年来的所有侦查工作资料挥挥手说再见了。 同样烟消云散的还有十多年来艰苦卓绝侦破过程带来的病痛与疲惫,当年侦查陷入困境的苦苦挣扎、手术后拖着虚弱病躯时的身心俱疲,他浑身上下都被喜悦填满了。 22年,一代代刑侦人员前赴后继,真相与希望,就在他们殷切的期盼中,就在他们不断的攀援中,就在他们如铁的信念中。 “案件破了,不要忘了我们最大的依靠——人民群众。”经历22年风风雨雨的罗国安,终于不再沉重。他深知胜利,离不开22年来宁波、绍兴,乃至全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正是那些线索、那些期盼、那些鼓励,化为了宁波公安人前进的动力。 就在这个清明,72岁的罗国安与几位老同事一起,带上了这个好消息,来到“阿七师傅”叶信隆墓前,告慰他的在天之灵。那天,阳光很好,甬城很美。 撰文/孙波 王岑 杨春雨 刘晓璐 王肖刚 陈建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