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实验 |
|
学打鼓 |
|
模特班 |
最近,暑期班报名又进入黄金期。每年的暑假两个月,是孩子充电加油的最佳时期。而一些无法在家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选择暑期班,让孩子有事可做。不过,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更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怎样安排上课时间能让孩子劳逸结合,除了提升自我、打发时间还有什么是暑期班可以做的,这里面颇多学问。 课程设置 改变不少 暑期班可以看做是日常培训班的升级版。近几年来,暑期班的热潮从学龄儿童慢慢覆盖到了年纪更小的幼儿,针对幼儿园孩子的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多。以江北宗瑞青少年宫为例,从汉语拼音、英语、宝宝快乐数学这些涉及到幼小衔接的课程,到器乐、跆拳道、中国舞、中棋类、硬笔书法、声乐等传统项目,面向幼儿的课程覆盖到了方方面面。 “暑期班趋于幼儿化是普通现象,这跟家长的文化水平、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支配收入、公共交通便捷度越来越高密切相关。”宗瑞青少年宫分管教务的金薇芳副主任说。另外,越来越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了孩子们更多展示、比赛、交流活动的机会,所以也推动了他们报班的积极性。 也正是因为这种氛围的日渐浓厚,一些暑期班不再单一走大众化路线。已有十年办学经验的“艺梦为马”艺术中心负责人褚鲁惠告诉记者,经过调研,他们开出了邀请专业老师授课的“大师班”,这些班在五月份就已经报满。“和前十年不同的是,现在的幼儿更早开始接受艺术学习,像舞蹈、声乐这些也已经成了很多孩子的必备技能。由于平日里他们就有长时间的学习,所以在暑假,集中性提高是更合适的方式。” 除了那些传统的文化艺术课程,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开设出了一些比较新潮的班级,如奥尔夫音乐、彩陶、奇迹创意等。近年来不少青春偶像剧捧红了一些小童星,让幼儿表演课程也进入了家长们视野。据在幼儿表演方面有专业培训经验的“麻豆童星”负责人陈女士介绍,他们在今年的暑期才艺班里添加了影视表演课程。“因为童星效应发酵得厉害,再加上确实有些孩子自身条件不错,所以不少家长专门冲着这个课程来,希望通过两个月的时间让孩子在这一领域里有很好的提升。” 课程选择 要精要近 宁波市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给了父母们很大的选择余地,但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很多父母表示选择暑期班,更多时候还是跟着周围的亲戚朋友行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判断好坏,而课程就看孩子当下对什么东西有点兴趣。 “事实上,还是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家机构的好坏和给孩子选什么课程的。”王蔷有一个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因为注重孩子的兴趣教育,王蔷从儿子两岁时就开始研究早教机构,两年下来累积了不少经验,而她认为其中最值得分享的经验就是:上体验班。 “体验班比较能代表一个机构的大致水平,而且也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机构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所以我会比较多的参与到不同机构推出的体验班中,对大致情况做个小抄并记录下孩子对课程、老师的反应。”特别是对于不知道选择什么项目的家长来说,可以观察孩子上课时的热情程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决定报课方向。“如果有可能,不同学校的同一类型的体验课可以多参加几次,比如很容易‘误导’家长的舞蹈,几次体验课下来,孩子如果还是对跳舞有兴趣,那不妨报个班,如果孩子的热情退了不少,那家长就得权衡下了。”当然,这个经验也适合平时为宝宝选择培训机构。 上体验班虽然简单有效,但比较耗费精力。因此,一些没有太多业余时间的父母,可以选择直接到正规的培训学校或一些大型的教育连锁机构踩点。 另一位有经验的妈妈李莉则推荐“就近原则”:在同等水准或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选择那些离家最近或者能有地铁直达之类交通便捷的机构。因为上暑期班的时间不短,经验证明:日子一久,对时间成本的把握,成了孩子能不能坚持的关键因素之一。 课程数量 要有留白 暑假班在帮助家长解决托管问题的同时,还能进行兴趣爱好培养或艺术启蒙教育,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事情。但也有些家长在对暑期班作用的解读上存在偏差。比如太过执着于暑期班的效果,或者跟风于其他家长。尹江岸幼儿园园长施莉莉认为:“其实报什么班取决于孩子不同的个体需求,家长切忌个人主观臆断或随波逐流。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快乐,反而拔苗助长了。” 当然同样值得家长注意的还有“时间留白”问题。因为毕竟是暑假,都让孩子上暑期班不仅“残忍”,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劳逸结合才是最靠谱的。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留白”,空出一段时间安排全家出去旅行或休息,而不是排得满满当当的。 而在课程数量的选择上,金薇芳建议家长报课不宜过多。“既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又要有一定的娱乐时间,所以我建议同时报两项比较合理,尽量不超过三项。报名前要多考虑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如果家长只以个人喜好为标准进行选课,往往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和畏难情绪。” 采访中,记者还遇到一位“想法很单纯”的妈妈。在她眼中,给4岁半的女儿报暑期班,巩固艺术修为已经是其次了,她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小伙伴一起玩。“从女儿上了幼儿园开始,我就发现她的社交需求明显不一样了。当她习惯了大家庭式的生活,习惯了有同龄孩子相伴的模式,一个人的日子就显得比较难熬。所以我给她报了舞蹈班,也是希望让她继续有这种快乐的体验,小伙伴们一起练功,一起玩耍,日子才最充实。”记者 黎莉/文 杨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