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焦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千年前,宁波草席已扬名海外

传统草席编制技艺传承有序, 延续千年的“海上草席之路”可望再创辉煌

古林农家在收割蔺草(资料图片)。 记者 胡龙召 摄

    一草荣千年。宁波是草席的故乡,用一根根蔺草、一缕缕麻线,再一寸一寸编制出的宁波草席,光滑紧致,经久耐用。从1000多年前的唐代开始,宁波草席就已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到达十几个国家。如今,织席机的压筘声仍在回响,传承了千年的蔺草依然飘香,精美的现代蔺草制品正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走得更远。

    草席的历史  “海上草席之路”从唐代开始

    十天三市黄古林,花席双草白麻筋。宁波黄古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草席的生产和集散地。探访宁波草席的第一站,记者来到了古林镇上的黄古林草编博物馆。

    早上9点刚过,黄古林草编博物馆已经接待了四批共计100多位游客。馆长蒋福寿说,宁波是草席的发源地,主产地鄞州在199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蔺草之乡”。如今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达5万多人次,七成左右都是来自外地的游客。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芦苇席残片照片,马王堆汉墓中古代草席的图片……黄古林草编博物馆里有1000多件展品和几百件近代藏品。从古时候“席地而坐”一词的来源,到几十年前“草席一甩,下饭一篮”的农家谚语,黄古林草席的前世今生近在眼前。

    “古林镇生产的草席,书名叫灯心草凉席,又叫席子、席爿、越席、滑子、明席和宁席。”蔺草研究专家俞舜民研究宁波蔺草和草席50多年,他告诉记者,宁波的草席和江苏扬州的朴席、苏州的璞关席一起,誉为中国三大名席。距今约五千年的古林芦家桥遗址中,就有经纬编制的碳化草席碎片实物。而宁波草席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则要从唐代开始。据宋代《宝庆四明志·六卷市舶篇》记载,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草席通过海运出口朝鲜,而且还被作为官府的礼品进贡或馈赠。

    黄古林草编博物馆挂着一张“海上草席之路”,清晰地绘制出了从唐代起,宁波草席漂洋过海的传奇经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宁波草席曾销往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尼、柬埔寨和越南等国。

    宁波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如安介绍,元代元贞元年,元成宗遣使真腊(如今的柬埔寨),使臣随员周达观根据亲身见闻撰写了一本《真腊风土记》,其中就列出了明州草席。周达观在真腊民居中看到“地下所铺者,明州之草席”,说明当时的宁波草席已经远销柬埔寨。

    草席的故事 曾退过金兵,还被当做国礼

    眼下即将进入蔺草收割季节,走在古林镇,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绿油油的蔺草田。民间传说蔺草的草茎细长,顶端尖锐,酷似绣花女用的针,正是古代天上仙女不慎掉入凡间的绣花针。

    黄古林的草席曾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1954年,周恩来总理去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时,就曾携带40条黄古林白麻筋草席赠送给国际友人,外国朋友对宁波草席大加赞叹。

    为什么黄古林一带是宁波草席的发源地?俞舜民说,这是源于黄古林一带有独特的地理条件。江南梅雨的气候是蔺草生长的必要条件,这也是为什么蔺草在江南以外的地方难以生长的原因。此外,包括古林、集士港、高桥等区域都是广德湖腹地泥涂地,土层深厚,土壤酸碱度适中,特别适合蔺草生长。宁波西乡一度呈现家家种蔺草的景象,古林镇更是有“万家做席,百家卖席”的说法。

    黄古林一带家家户户赖以为生的草席,还曾成为退敌的秘密武器。张如安教授讲述了这段传奇的历史。南宋初期,鄞州草席生产已十分盛行,据《浙江通志》载:“建炎三年十二月(公元1130年2月9日),浙东制置史张俊与金人战于明州西门,俊见民闻多织席,遣兵敛取之,以重席复于路,金骑践席上皆足滑而仆,因急击之,斩获甚众。”

    张如安教授说,用草席铺地,使得金兵的马匹奔跑时打滑,宋军得以杀金兵数千人,打了大胜仗。从此草席又称“滑子”,声名显赫,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高桥大战”。

    草席的传承 万根蔺草织成一张席

    时光荏苒,一晃千年。如今在古林镇,祖祖辈辈流传的织草席技艺得以传承。

    循着蔺草的草香,记者来到古林镇仲一村的一家农舍,65岁的郑仁菊和老伴王卫国正在木制的织席机前忙碌,做的是古林最富盛名的白麻筋草席。郑仁菊和草席打了50多年的交道,从12岁开始就做草席,她也是草席编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

    织席机上,一根根紧绷麻筋为经线,蔺草为纬线。两位老人配合默契,一人坐在织席机侧面穿草,一个人坐在席机正面压筘。做一床草席要1万根左右的蔺草,郑仁菊一次向织席机送2根草,看似简单的动作,蕴含几十年的功力。穿草要又快又准,要把两根草均匀送到席子两侧,且不碰到紧绷着的麻筋,整个过程讲究节奏和手感。

    王卫国的活也不好干,木质的筘重达10公斤左右,普通人用两个手抬起都费力,织席人却需要每天抬起放下几千次。几十年的劳碌,王卫国双手每个关节上都有厚厚的老茧,刺都扎不进,这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手工白麻筋草席 “密不透风,紧不进水”,一张草席用上十几年都不会坏。如今,经常有人来仲一村求购,还有远在日本、美国的华侨托亲友代购。

    不过因为织席太苦,如今仲一村里编织草席的人越来越少。郑仁菊说,如今村里还在手工织席的人家不过五六户。

    草席的贸易  蔺草制品敲开欧美市场大门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机器的轰鸣声逐渐取代了手工织席机木筘的起起落落。如今,草席的大批量生产早已采用机械化,不过,黄古林一带仍是宁波草席出口的主要区域。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让蔺草制品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小到一个杯垫,大到十几平方米的榻榻米,我们都能生产。”宁波开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雪芬介绍,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东南亚国家对草席制品的需求旺盛,目前公司九成以上的蔺草制品出口日本市场,另有一些出口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年出口额在2000万美元左右。

    宁波的蔺草制品也曾远销美国。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国光说,早在2009年,公司向美国出口了两个集装箱、共计7000条草席。目前公司的草制品在天猫、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都有销售,也有美国等国的网友下单。

    “也曾有欧洲客人进口过我们的草席,但他们不太习惯蔺草的天然味道。”张雪芬说,她有个小目标,就是让宁波的蔺草制品打开欧洲市场。如今,她和团队正在研制创新的草制品,争取让宁波的草制品走得更远。

    新闻

    延伸

    宁波蔺草品种和技艺曾东渡日本

    南洋草帽也曾是宁波制造的天下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的,除了宁波的草席,还有宁波的草种、草席编制技艺和草帽。

    “蔺草可以说是中日友谊草。”俞舜民说,宁波的草席技艺传到日本后,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改良,日本人的蔺草品种和制席技艺已有所变化。根据机器织席的特点,日本人培育出了草茎更长、更柔软,也更适合机器制席的蔺草。

    蔺草不但能制席,还能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玩具。俞舜民说,宁波的草帽也曾垄断过南洋的草帽市场,高峰时期的年出口量达到20万顶。

    采访中,俞舜民也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随着种植面积减少,蔺草制品企业也有所减少,蔺草发展形势面临新的挑战。”他希望趁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让宁波的蔺草行业再创辉煌。记者 孙美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