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1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走威尔逊之路 寻访高原植物(上)

    一百年前,有一个叫威尔逊的英国博物学家,他一个人深入中国西部考察,前后四次,历时12年,足迹遍及湖北神农架林区、长江三峡地区、四川盆地、峨眉山、瓦山、瓦屋山、汶川卧龙、巴郎山、嘉绒藏区、黄龙风景区、松潘、康定、泸定磨西,以及西藏边境。这个英国人在当时交通极其不便、深入山区只能靠徒步翻越高山大河的情况下,采集了我国中西部支部标本6.5万余份,发现了许多新品种,并成功地将1500多种原产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引种到欧美各地栽培,而威尔逊也成了著名的“植物猎人”。最近,朋友把他写的中国行纪《中国——园林之母》这本书借给我看,一百年前中国西部地区的风貌、地形、人文和旧照片深深吸引了我,而里面记载的那些生长在高山的中国特有植物,也勾起了我的向往。孙小美

    杜鹃花开成海

    端午节,恰逢几个朋友远道而来,于是我便计划沿着威尔逊的路线,从成都出发,一路沿着岷江、皮条河逆流而上,寻访卧龙、巴郎山的植物。与一百多年前威尔逊沿着湍急的河流边狭窄陡峭的石壁小路徒步不同,我们如今行驶在去年刚刚开通的由香港援建的高速路上,一路平坦通途,在两边陡峭的石壁河流间穿梭,两三个小时就深入大山深处。这条道路自汶川地震后修了多年,恶劣的地形和地震后极其不稳定的山体,让修路变得十分艰难。上一次我路过这里,还是颠簸烂泥路,路面落满了硕大的碎石块。这次再来,真的是天堑变通途,穿过几个五六公里的隧道,我们就穿过了群山的阻挡,来到了巴郎山脚下,著名的大熊猫保护区——卧龙。

    前两天还是暴晒30多度的天气,今天却恰逢降温。到达卧龙已经是海拔2000米了,虽然没有下雨,山里却明显冷了不少,出发时还穿着夏装,现在都忙不迭套上了厚外套。再往前去,山路蜿蜒曲折,云雾缠绕在山间,若隐若现,好一派水墨山水图。五月底六月初的时节,低海拔的地区已经浓阴阵阵,花落果繁了,可是高原地区的春天才刚刚开始。山林间、崖壁上的树木都舒展着嫩叶,新绿、浅黄、嫩红,深深浅浅,格外好看。在新叶之间,一丛丛浅紫色的凹叶杜鹃花正在盛开,有些更是垂挂于高高的石崖之上,仙气飘飘。车子转过一个急转弯,绕过一个突出的陡峭岩壁,湍急的河流对面,一整面山坡开满了整树整树的高山杜鹃,粉色、白色,衬着这高山峡谷流水,就像锦缎一般。我们一车子人不由自主地开始惊呼赞叹,谁知接下来一路上都是开满花的杜鹃树。这里的杜鹃与我们浙江的矮小纤弱的小灌木不同,一棵棵长成遒劲高大的乔木,花季时更是花开满树,花朵硕大,惊人美艳。当年的植物猎人们,也曾被同样的美景惊呆,把这些高山杜鹃引种到欧洲园林中,成为园林中最美的风景。

    探访邓生沟

    在我们的不断惊呼中,车子越开海拔越高,终于到达了海拔2800米的邓生沟。在威尔逊的记载中,当年翻越巴郎山,都必须由邓生沟徒步而上。他写道:“在离驴驴店8华里处的邓生,山沟变得开阔,成一浅谷。路从溪流左岸上山,山上有禾草和灌木丛覆盖。这一带小檗属种类很多,长得很茂盛。经过一段艰苦的上坡,我们越过一道山梁,剩下的时间都是沿着一条山脊的边缘而行,上面长满了色彩艳丽的高山花卉。”

    现在盘山公路早已修通,这条路成了著名的户外徒步路线。进入沟中,高山雪水汇集而成的溪流奔腾而过,杜鹃花正在水边怒放,针叶林和灌丛组成的丛林,正是我最爱的高山森林。朋友指着树上挂下来的一条条问我,这是什么?这就是松萝,一种生活在冷凉高山的苔藓,它一条条挂在树枝上,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它对空气和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它的出现说明这里空气纯洁无污染,同时它又是金丝猴的食物,养育着山间的生灵们。

    再往前走,开着白色四瓣花朵的铁线莲绣球藤缠绕在树上,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驴蹄草开花在林间,莲叶点地梅、大花碎米荠、鸟巢兰,各种可爱的小花绽放在林间。我们越走越深,都忘记了天色越来越暗。终于,山间集聚的许多水汽酝酿成了一场大雪,夹带着雷声闪电,我们被冻得够呛,急急往回走下山,探访邓生沟的行程只能草草结束。回到卧龙的路上,眼尖的我们又发现了路边开放着的玫红色的多脉报春、湛蓝的紫堇……然而我们不敢逗留,只好匆匆回到卧龙的旅馆,听着窗外的大雨发愁。希望明天能够雨停,翻越巴郎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