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惠润每一位学生 利泽每一个梦想

李惠利中学以“惠利”文化引领教育发展

舞蹈《渔鼓声声》连续三届获全国中小学舞蹈展演中学组一等奖、创作一等奖。
李惠利中学校园一景。

    宁波市李惠利中学以培养具有“德行臻善,志趣高雅,视野开阔”的现代公民为目标,提炼出独特的“惠利”学校文化,在核心文化的引领之下,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取得不斐成就:浙江省普高第一个“双文凭、双学籍、双语教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班);浙江省首批“艺术特色项目学校”;国际教育中国联盟学校会长单位;宁波市“普通高中音乐学科基地”(全市唯一一所);浙江省“普通高中音乐学科基地”(全省仅2所);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会成员学校(浙江省唯一一所)。2017年通过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的评估,并于4月,获得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能塑造出一种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风貌,它会激励学校向着可持续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发展。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

    1 寻根:立足发展,着眼未来——用理念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李惠利中学由已故香港著名实业家李惠利先生捐资助建。建校之初,李惠利先生以“勤、俭、诚、实”为校训,以此为基石,学校展开了对“惠”、“利”二字的深入解读。

    “惠,仁也”。“惠润”取自《晋书·乐志上》:“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意思就是“恩惠、恩泽”,坚持“惠润每一个学生”的学校文化是根植于中华文明“仁者爱人”的价值取向。

    “利者,义之和也”。“利泽”出自《庄子·天运》:“利泽施於万世,天下莫知也”,意思就是恩德、利益恩泽。“利泽每一个梦想”的学校文化是践行“仁者爱人”的外显和内容。

    学校的教育思想和追求是:用“惠利”文化的“雨露”来“惠润”每一个学生,用“惠利”文化的“雨露”来“利泽”每一个梦想,继而引申为“共惠互利”的校园文化。此外,学校结合举办艺术班、中澳班,凸显分层分类教育成就学生“出国梦”、“艺术梦”的经验,提出“让教育适合学生,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并构建了“惠利”文化的顶层设计。具体来说,办学理念:让教育适合学生、让学生成就梦想。办学目标:优质化、国际化、现代化。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德行臻善,志趣高雅,视野开阔”的现代公民。校训:勤俭诚实(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实成业)。校风:诚实惠人,勤俭利他。教风:惠育为本,利导为先。学风:自主合作,共惠互利。

    发展至今,学校的“惠利”文化,已形成“惠利”之章、“惠利”学堂、“惠利”讲堂、“惠利”人物、“惠利”故事、“惠利”课程体系、“惠利”课程群、“惠利”课堂、“惠利”教研、“惠利”学院十大模块,以最终实现学校“惠润每一位学生,利泽每一个梦想!”的教育理想。

    2 探索:日新又新,止于至善——用制度文化保障学校发展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进入实践层面的切入点,是让形而上的理念真正走进教育、贴合教育的保障。学校设计构建了一系列的制度文化来保障发展。

    李惠利中学一直在打造自主、有效的课堂,并为学生呈现多样、科学的课程。学校先后引入浙师大、华大研究所进行“自主课堂”、“有效教学”的课堂探索。经实践检验成效明显,教学质量年年攀升,普高重本录取人数从2008年的8人到2016年的104人。艺术中心培养的学生90%以上进入重点本科,每年有多名学生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类院校。中澳中心每年有90%以上的学生考入墨尔本大学、国立大学等被誉为“常青藤盟校”的澳洲八大名校。学校曾在全市普高教育质量会议上作为典型代表作经验介绍。

    此外,基于“惠润每一位学生,利泽每一个梦想”的文化理念,学校构建了“公民素养课程群”、“生涯规划课程群”、“艺术教育课程群”和“国际视野课程群”四大类课程群,其中《社会热点研究与观点陈述(英语)》、《指尖上的芭蕾》入选省精品课程。

    学校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弘扬敬业、爱岗的师德师风。学校不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梯台,开展“名师导航”工程;与华大研究所合作;成立“青年教师研究会”等,成效显著,仅2017年,学校就新增宁波市区以上骨干教师2人,名教师2人,还有多名教师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王宽诚育才奖、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奖项。学校形成了一支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良好师德师风,与全体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实施学困导师、贫困结对、品困帮教制度,通过教师下寝室、一对一助学、8.28家访日等活动践行师德实践。优秀教师先后获得市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特等奖、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校提出了制度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出台《宁波市李惠利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并建立家校合作共赢机制,成立了家长膳管团,宿舍管理委员会,整合教育力量,推动新型家校关系的发展。同时,与北师大合作,初步建成以“生涯、学业、心理”为主体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以此为指导,普高、中澳、艺术学生均获得不斐成绩 :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微视频三等奖;新概念作文大赛国家二等奖;浙江省第二届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最具潜力奖和最佳立场奖等。同时,在数理化学科竞赛中,多名学生在省、市竞赛中获得高质量奖项。中澳学子获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总理奖。李惠利中学舞蹈团、合唱团、乐团分别蝉联三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蝉联七届浙江省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蝉联三届浙江省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一等奖等。

    3 实践:立德树人,多元发展

    ——用活动文化激活学校发展

    学校一直在追求着教育多样化的理想,努力把特色内涵所积聚的时代精神和教育新理念纳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并在学生活动中充分展现“自主”能力的提升、多方面素养的培养和精神品质的塑造。

    学校注重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以“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和“以礼入德”两个德育课题为抓手,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模式;成立学生警察团和校长助理团,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表达学生的心声与诉求,建立学校领导和学生代表的对话机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建设。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开展模联社、微电影社等多样的社团活动;开展校园奥斯卡、英语周、科技周等活动;开展以“探索自我,体验生涯,起航人生”为主题的体验式生涯规划活动;开设海外夏令营,与包括澳洲、香港、韩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多所海外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加深国际理解,参加人数已达870多人。

    学校注重塑造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开展“宁波帮”文化教育、校史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爱乡爱校;举办成人礼仪式,通过从校长手里接过《宪法》、给父母写信、“成人门”等庄重的仪式,唤醒学生的担当意识、感恩之心。

    4 习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用环境文化润泽学校发展

    学校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李惠利中学整个校园环境围绕“让教育适合学生、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以“教师与学生的梦想”为主题,突显“惠及每一位学生、利泽每一个梦想”的“惠利”文化。

    初入眼帘的是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墙,包括:“惠利”文化的起源、“教师梦”、“学生梦”、“艺术梦”、“世界梦”、“与象牙塔零距离”几个板块,展示教师和学生不断圆梦的过程;校园内还设置了特色校园宣传橱窗,以国际交流为主的宣传橱窗,陈列了学校在对外交流方面的历程与成果。此外,学校还设计了特色校园之音乐文化,每周一歌和课间音乐让学生自主挑选能突显当代青年活力的音乐。

    该校刘伟龙校长说:“当今学校的发展面临的不是物质危机,而是文化力、创新力、特别是价值观的危机。一名关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长,不应仅关注一般性竞争优势,而应重视学校文化对学校资源的引导和整合,坚定而精心地塑造学校文化。学校是塑造灵魂的地方,唯有文化才能体现学校的高度与深度。唯一而独特的文化定位才能让学校赢得广泛关注,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惠利中学的师生们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师生,用相应的制度规范师生,用多样的活动激发师生,用优美的环境陶冶师生,坚信唯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他们深知担当起学校应该担当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教育才会始终保持最大的张力,学校才会提升内在价值。吴彦 杨志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