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镇明路的高丽使馆。 记者 崔引 摄 |
月湖菊花洲上的高丽使馆,是宁波对外交流的驿站。 这里曾是北宋时期,明州接待高丽来使的住所,也是中国与高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这里,也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遗址之一。 高丽使馆创建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它对后世的影响又有哪些? 1 北宋广州、杭州、明州等地相继建立市舶司 提到高丽使馆,先了解一下北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历史背景。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林士民对海上丝绸之路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北宋时期,北方战事频仍,烽烟四起,交通十分拥堵不便。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东南:“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腐朽生活的需要,要从海外进口大量奢侈品和一些生活用品、药物,比如虎皮、人参、绫罗、绸缎、茯苓、白芍等,因此十分重视海外贸易。 早在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掉南汉,占领广州,在广州设立了宋代的第一个市舶司。随后,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市舶司。 市舶司的职责是征收商税,经营海货的专买专卖,以及管理海外各个国家的朝贡。 林士民说,设置市舶司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壮大,而设置市舶司以后,更加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增长。 宋高宗也曾说过:“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 北宋前夕,王建重新统一了朝鲜,改国号为高丽。高丽王朝为了加强与宋政府的友好关系,不断派使节到中国来。在经济上,也积极发展与宋的贸易关系,经常派遣商船到明州。 这也是推动高丽与明州海上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广德湖成桑田也和高丽使馆建立有关 早在9世纪,明州已成为在阿拉伯航海界闻名的中国四大名港之一。与当时的广州、交州、扬州齐名。 宁波一度成为对高丽等国官方往来以及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港口。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因北方战乱,高丽国要求以明州为出入口岸。 从此,明州与高丽的交往日益频繁。 为应对日趋频繁的高丽使节和商团的到来,宋朝政府决定在宁波建立专门接待高丽使团的机构——高丽使馆。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宋王朝在明州设立高丽使馆,当时又叫高丽司。 说到高丽使馆的建立,有一个始终绕不开的人,这个人就是楼异。 北宋政和七年,楼异调任随州知州(今湖北随州市)。据传他不愿去随州为官,想回故乡明州,左思右想却想不出计策。 经高人点拨,楼异知道了宋徽宗正在为一件事犯愁:宋朝要与高丽友好往来,可是接待高丽费用不菲,朝廷财政十分拮据。 楼异突然有了办法,他上殿向宋徽宗建言:在宁波设来远局,废鄞西广德湖为田,收租谷以供接待高丽的费用。再建高丽使馆,招待高丽使者用。再造神舟巨舶与画舫百艘,用于来往高丽。 楼异的建议,得到了宋徽宗的采纳,楼异便顺理成章地改任明州知州,专办此务。 然而,广德湖被废为田后,虽新增田地近千顷,却导致旱时无水可用,农田失灌;下雨时水泄不畅,洪涝为患。 楼异废烟波浩渺的广德湖为桑田,虽解朝廷一时之困,却使广德湖地区因生态破坏而引发长期环境危机,受世人诟病。这是后话。 3 高丽青瓷由慈溪越窑青瓷衍变而来 林士民说,宁波对外交流的历史悠久,如今位于月湖东岸的高丽使馆遗址,就是中国仅存的北宋朝廷指定接待高丽使节商旅的遗址。 1999年,月湖改造的时候,林士民等考古专家挖掘高丽使馆遗址时发现,当时的高丽使馆规模庞大,可以称得上是“大宋时期国内一个属于国家级标准的使馆”。 当时,高丽每次来访人员通常在100人以上,主要有使节、商旅和留学生等,当时的明州府还指派了几十名士兵作为卫兵和仪仗队。 直到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高丽使馆这个地方成为郡酒务所用,也就是官方酒务机构,高丽使馆遂成为历史遗迹。 林士民说,高丽使馆遗址在今天宝奎巷至大德巷一带。 记者走进月湖东岸的宝奎巷,绿荫葱郁,茂林修竹,斜阳下的马头墙探出头来,这里就是高丽使馆。 从外观看,高丽使馆遗址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明州厅也是中式布置,但一进高丽厅,高丽时代的木构家具,宽大端丽的高丽官服,素净淡雅的高丽青瓷,一股浓郁的高丽风情便扑面而来。 林士民说,朝鲜半岛烧制的高丽青瓷,现在又叫“新罗青瓷”,这种瓷器就是从慈溪的越窑青瓷传过去衍变而成的。 朝鲜半岛由进口中国瓷器,一跃而成为瓷器的生产国,高丽使馆的作用功不可没。 当时,明州与高丽的贸易货物品种繁多,两个国家的的物产经由明州港,源源不断地向彼此输送。 从高丽输入明州的有:银子、麝香、红花、茯苓、白术、蜡、毛丝布、铜器、青器、人参、药材、丝绸、折扇等。 其中,人参是高丽的特产,也就是高丽参,如今依旧是妇孺皆知的高档滋补品。 从明州输出到高丽的货物,主要有瓷器、丝织品、书籍、文具、腊茶等。 瓷器,是明州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之一,尤其是越窑青瓷、龙泉瓷。近代在朝鲜出土了大批青瓷,也可以佐证明代瓷器是当时重要的输出物品。 茶叶,也是宋朝对高丽输出的大宗货物。高丽人很喜欢中国的腊茶,饮茶之风,效仿中国的习俗:“金花鸟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 随之而来的还有两国在文化、艺术、科技、宗教等各方面的双向交流与融汇。 高丽使馆的创设,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扩大东亚经贸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走出古朴的高丽使馆,镇明路上丝雨成阵。一千年前的明州人也许想象不到,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这里逐渐形成婚庆一条街。许多衣着明艳的情侣,手挽着手在这里试婚纱、挑喜糖、拍婚纱照,幸福洋溢在脸上。 舟楫往来的水路,在千年的时光里,演变成通往幸福的街巷。 新闻延伸 在宋朝,从明州坐船 到高丽需要多少时间? 林士民说,宋丽两国人民在频繁的贸易过程中,不但促进了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建立了同舟共济的浓厚友谊。 当商船遭到大风漂泊,迷失在对方国土上时,两国人民总是友好关照,互相帮助。 有一位高丽国的崔举,漂流到泉州,被捕鱼船救起。他要求到明州乘船返国,泉州人立刻将他护送到明州,沿途提供食物,并发路费。 宋朝人流落高丽,高丽国也同样以礼相待。宋朝有三个人被蒙古人掠去,后来他们逃到高丽,高丽国王给予食宿,并派人送回明州,一路款待。 那么,明州到高丽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呢? 当时,明州到高丽从定海县出发,越过东海、黄海,沿朝鲜半岛南端西海岸北上,到达礼成江口。 那时候,高丽的国都在开城,由明州航海到礼成江需要七天,再航行三天抵达碧澜亭登陆,步行四十多里,才能到达开城,顺利的话,一共需要十天。但是风向好的话,最快五六天也可以到达。所以,当时往返明州与高丽的航行,必须掌握好季候风的特点。一般从明州到高丽,多在七、八、九月,乘西南季风。回航以十月、十一月为宜,乘东北季风。 宋代明州商人去高丽经商的,有100多人,那时候如果航行遇到逆风,或是风向不好,两三年也无法回国。 因此,他们便在高丽另组家庭,回国时也不带妻儿回来。这种两地都有家室的宋商,屡见不鲜。记者 陈也喆 参考文献: 《宋代明州与高丽的贸易关系及友好往来》,《杭州大学学报》1982年6月第二期,作者:倪士毅、方如金
|